文章 教师频道  > 教学研究  > 正文

“沙沙作响”音乐跨学科活动

董晨  2022-03-09  点击:

IMG_4762.jpg

在任何地方,闭上眼睛,聆听万物之声,我们总是能听到各种声音,丰富精致真切,我们甚至能听出各种声音的色彩和情绪。在使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学习制作出小乐器并演奏它们的过程中,会很快理解各种乐器的发音原理以及结构特点,这对于专注力、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养成善于“发现”的眼光,都会产生有益的帮助,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南外河西二附小音乐跨学科学习活动上,孩子们展开了乐器研究与制作活动。

活动之前音乐刘甄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寻找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作为制作材料:奶粉罐、玻璃瓶、塑料瓶(有盖子,能密封)还有平日里吃的米、红豆、绿豆、花生等

本次活动我们制作的乐器——沙锤。沙锤是用密封的椰子壳制成,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有木把;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不同节奏音型。

科学王丹丹老师给我们讲解在“科学世界”中,长度对音调的影响,材质对音色的影响,力度对音量的影响。同学们在摇一摇、听一听、辨一辨的过程中,感受了不同大小、不同质地的材料装到瓶子里发出的不一样声响,沙沙沙、嚓嚓嚓、咚咚咚,对声音、对音乐有着更多的了解和感受,养成初步的音乐敏感性

在了解完科学知识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啦!小朋友们小心翼翼的把米和豆子装进小瓶子里,再盖上瓶盖拧拧紧,一个小沙锤就做好啦!但怎样让我们的小沙锤变得特别、独一无二呢?在美术董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朋友用超轻粘土给沙锤做上了好看的装饰!

最后,小朋友拿着自己动手独立完成的小乐器走进音乐课堂,跟着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的歌曲《小雨沙沙》,有节奏地演奏美妙音乐!

本次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了音乐和科学的桥梁,美术和音乐的纽带,知识与生活的窗口音乐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创造作为一个音乐学习的领域,是音乐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深入推进“器乐教学”,加强“创造”音乐教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南外河西二附小还将继续小朋友们设计呈现一系列DIY乐器课让小朋友们在动手制作中了解更多知识,在演奏乐器中体验更多美好!


编辑:董晨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 /blog/index?uid=1
最新LATEST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