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 ——建邺、秦淮、雨花三区联片教研活动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5-25

2021年5月24日上午,建邺、秦淮、雨花三区联片教研活动在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开展,本次主题为“多元融合 和而不同”。旨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探索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达到初中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同时三区教师借此活动进一步研讨交流、分享课堂教学经验。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建邺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秦淮区教研员徐宏老师和雨花区美术教研员王彪老师以及三区中学100多位中学老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丁圆圆老师主持。

活动分课堂观摩和课后研讨两部分。第一节课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陈甜甜老师的《动感生活—身体的韵律》与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周书廷老师的手绘板课程《山水气韵·诗画意境》同开。第二节课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范丽亚老师的《一目了然》和南京青奥村小学胡超群老师的《月令花和诗》两课同开。

陈甜甜老师将生活中对人物动态的把握提升到审美层面,从带领学生感悟比例之美、动感之美、平衡之美,以此来体会身体韵律三种美。在创作环节,大胆尝试使用彩沙沙画这种新创作媒介,让学生得以在课堂有限的时效内快速将对动态“剪影形”的感受大胆表现出来,作品兼具形式美。

周书廷老师将传统山水画与ipad绘画相结合。在对山水画的审美层面上带领学生体会意境之美,又进一步理解了山水画如何营造生动气韵,将空间构图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结合。在过去山水画技巧的学习基础上,同学们大胆使用ipad进行绘画创造,营造出一幅幅山水画小品。这是一种传统与新媒介的碰撞,为初中课程中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拓展开来,为学校课程多样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范丽亚老师为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下册《一目了然——公共标志》一课。范老师带领学生从身边的各类公共标志入手,掌握了公共标志的分类及设计特点。通过尝试设计图书室的公共标志,师生共同探讨明确了设计流程,并通过南京老门东中的公共标志形式分析,让学生明确了系统化的公共标志可传递区域环境的人文审美,最后,学生成功的尝试了校园环境公共标志的设计。

胡超群老师《月令.花与诗》一课课前准备充分,营造了古色古香的学习氛围,带着学生们体验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本课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深度思考、大胆质疑并能积极互动,给学生带来了更多智慧生长的空间。

随后三区教师分别对这四节课进行了交流研讨。老师们对这四节课给予高度的肯定,基于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学创意,从教材角度精心设计,从教学设计到作业设计,从审美角度突破创新,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创造空间,这四节课既展现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和设计思路,又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同时,各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最后,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进行点评并做了最后的总结讲话。他认为,四位老师的课堂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充分体现了“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思想,鼓励老师们要围绕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资源,突破教材教法。听课教师们意犹未尽,收获颇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