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南京市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在南外河西一附小成功开展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04-21


      追本溯源:指向美育精神的小学美术教学

        ——南京市小学美术教研活动在南外河西一附小成功开展

以儿童精神为导向,运用适当、适宜、适合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弘扬美育精神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长期以来共同追寻的教育目标。怀揣着这样共同的教育理想,2021年4月19日下午,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承办了主题为“追本溯源:指向美育精神的小学美术教学”市级教研活动。

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傅幼康老师、雨花区美术教研员王彪老师、江北新区美术教研员黄绍老师、六合区美术教研员戴少宏老师、建邺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等专家领导出席本次活动,来自南京市各区的美术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

追本溯源,传承经典。下午第一课,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的章煜老师和刘欣然老师同时进行了课例展示。章煜老师执教三年级《风筝》一课,章老师通过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风筝的历史、风筝的产地、风筝的纹样等传统民族文化,并引导学生深度探索学科间的知识融合,自主学习,学会设计、制作风筝。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实践,进一步领略到风筝的纹样之美,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

刘欣然老师执教一年级《叶子片片》一课,刘老师授课前用《大树妈妈》这首儿歌渲染课堂气氛。上课伊始,教师围绕落叶的生命之旅开展教学,从摸、看、画、印四个方面,与学生一起感受树叶结构,观察树叶形状,绘制装饰树叶图案,最后利用特殊媒材刻制树叶印章。教师启发写生想象,用勾线笔进行添画,赋予印制的落叶纹样新的生命。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受树叶的生命价值。

追根溯源,向传统致敬。第二节课,南师附中新城小学的张祥龙老师和张若昕老师同时进行课例展示。张祥龙老师执教的的是二年级《博物馆里探玉石》,张老师身着汉服穿越到现代,在古琴声中,以玉佩为出发点,开启了小小考古家们的博物馆学习之旅。现场挖宝、教室游记、续写玉石今生,整节课用一张导学单串联,从“外形”、“纹样”和“寓意”三方面展现了玉石文化。师生充分互动,展开了一场触觉与视觉融合体验,通过现代与历史的对话,学生用替代材料创造了一件件精美的“玉石”艺术品。

张若昕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彩陶图案——剪纸篇》一课,张老师用“文物穿越”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博物馆打卡”、“剪纸来帮忙”、“图案大组合”三关的知识架构,层层递进,带领学生认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彩陶图案,让学生了解、感受传统文物之美。并结合剪纸作为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彩陶图案的剪贴、组合、装饰,用儿童特有的表达方式,使之变成一个兼具传统和创意的作品,同时也彰显儿童对传统纹样特有的思考与表达。

课例展示完毕后,江苏省特级教师傅幼康老师和各区教研员对四节课进行了点评。江苏省特级教师傅幼康老师从资源、传承、展评、效应四个方面系统地指出了一节优质美术课堂的必备要素,在肯定了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指导意见。一节追本溯源的美术课堂,传承不是目的,更要去学会思考如何创新。各区教研员对展示课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几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个人素养,并对美术课堂中出现的专业技能要点进行了深挖、延伸和追问,抛出了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如可以就传统文化本身,通过预设作业形式的方式,反推教学设计,以更好地体现美育精神,向传统学习。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提供了实际可操的落实方向,与会老师受益匪浅。

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在总结中提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做好生活化美术教学是我们每一名美术老师都要努力去实现的方向,我们在欣赏传统文化作品和了解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艺术素养,挖掘一些文化新元素,努力成为美育精神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追本溯源,美育传承。本次教研活动开展当天,建邺区举办了第二期“建邺印象”师生作品展,展出了以“红楼梦”文化为主题的篆刻、橡皮章作品和书画作品,通过艺术传承向经典文化致敬,展览将持续到5月8日。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区域间美术活动的交流与学习。相信,在我们共同的追寻与探索中,一定能共绘艺术新篇章!(南外河西一附小供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