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新课标话语下创生性艺术教育新实践 ——新城小学传统文化主题教研活动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2-10-19

2022年10月17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承办了主题为“新课标话语下创生性艺术教育新实践”区级教研活动。建邺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校长杨树亚以及建邺区的美术教师代表们共同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

下午第一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的陈婵媛老师和张若昕老师同时进行了课例展示。

陈婵媛老师执教二年级《青花盘中的生命力》一课,她用走进博物馆的形式导入,让学生徜徉在青花盘的世界里。用寻找“变美秘方”的带领学生感受青花盘的“色彩美”、“图案美”和“设计美”。引导学生对身边生机勃勃的人物、动物、植物、自然现象进行观察,结合儿童喜欢的超轻粘土、毛球、钮扣等综合材料,将这些身边的生命力的植物描绘在青花盘上,将中华传统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

张若昕老师执教四年级《适合纹样——纸上生花》一课,中国传统纹样上的花鸟鱼虫和星辰山川纹样,是我国古代先民在岁月的刻度上留下的美丽印记。这些充满生活意趣与艺术之美的传统纹样,皆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生,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是需要被现代少年儿童了解和传承的美学宝藏。张老师通过几何图形背后的“秘密”,与学生共同揭开适合纹样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让儿童了解并创作组合适合纹样,在感受传统纹样之美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其进行再次创新设计。
  第二节课,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的徐若青老师和夏安琪老师同时进行课例展示。
  徐若青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印出来——中国的大眼睛》,距今四千多年的三星堆文明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源起与巅峰。徐老师从三星堆文明出发,通过学生熟悉的青铜“大眼睛”入手,带领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同时学习吹塑纸版画技术,结合三星堆艺术造型刻画中国传统纹样,用孩子质朴的手法描摹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并结合二年级课本中同一单元课程《感觉肌理》和《什物拼贴》对作品进行创意完善,既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又兼顾艺术创造性活动。
  夏安琪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图画与文字——我与古人面对面》。夏老师带领学生欣赏古代亚洲岩画,感受图画的魅力,欣赏象形文字动画激发学生兴趣,随后通过“图文对对碰”、“超级变变变”、“图文拼拼乐”三关的知识架构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象形文字之美,并结合彩砂纸和蜡笔作为创作媒介,引导学生学习在砂纸上绘画的要点,在新材料上以象形文字的形与意进行创造联想,用古人的方法创作属于儿童自己的图画与文字。

张祥龙老师做了主题为《中华传统艺术创生性实践探究》的微讲座。张老师结合“艺术教育新课标”,强调:我国丰富而辉煌的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精神和韵味在当今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应成为我国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接着,教师代表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李多元老师、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刘欣然老师和晓庄一实小的季娜老师对几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观后感交流。区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做了活动总结,肯定了老师们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美术教学融入了新材料、新技法、新创造,创生是超越创作与创新的,创作出一件新的作品的同时赋予其文化内涵,在课堂中体现以美育人的艺术教育的根本思想,把新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撰稿:张若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