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5日,在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报告厅中开展了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敦煌主题教研活动。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建邺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鼓楼区美术教研员阚晓燕、秦淮区美术教研员徐宏,雨花区美术教研员王彪等领导和各区美术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三节美术公开课和建邺区教研员丁圆圆老师的讲座组成。
第一节课由南师附中新城小学的美术老师徐若青带领初一(1)班同学探索《天顶上的绮丽——藻井图案》,本课选择了浩渺璀璨的敦煌艺术中“藻井”这一点深入学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图案纹样课程衔接。教学设计以游戏闯关情境贯穿全线,分为藻井之源、藻井之形、藻井之纹、藻井之色四个关卡,由历史到技能技法,让学生对敦煌藻井艺术有较全面的认知。评价环节请了三位小学生扮演的丝路小使者跳一段敦煌舞蹈,并现场选择自己喜欢的初中学生作业展开评价,形成跨年段之间的生生互评。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被岁月侵蚀,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青少年可以发挥创意思维和运用科技手段,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流传下去,让我们的世世代代的国人得以瞥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绮丽绚烂。
第二节课由陶行知学校的美术老师蒋吉与初一(15)班同学共同沉浸式修复敦煌壁画。探究把壁画修复工作搬进中学美术课堂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当敦煌古老而又飘逸的敦煌飞天艺术与一群新城中学的小小壁画修复师相遇,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就此展开。《敦煌飞天》一课紧紧围绕壁画修复这一切入点开展教学,课堂上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体验考古游戏、病害诊断、壁画修复、文化保护与传承四大学习活动沉浸式体验了飞天壁画的修复工作。在真实的壁画修复体验过程中,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代代敦煌守护人扎根戈壁深处,守护文明的虔诚之心,更树立起了远大的志向:为保护与传承中华文明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第三节课由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的美术组教研组长王晓丹老师协同初一(10)班同学共同领略《敦煌·千年——品味中国最美传统色》,中国最美的颜色在哪?没错,就在敦煌壁画中。王老师带领学生从敦煌壁画的历史和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徜徉在最美敦煌色彩的海洋中,通过大量壁画素材的赏析,层层分析比较,使学生能够领悟到敦煌色的特点:中低饱和度和明度色调,温和高雅。最后学生们用很常见的油画棒和白卡纸完成了五个色系的敦煌临摹壁画作品,课堂精彩纷呈,作品展示效果好,受到听课师生好评。
紧接着,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以《美术主题式教学整合策略的运用》为主题进行讲座,她以《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为例,向大家阐述了美术主题式教学的概念和运用,强调教师们可以整合宏观与微观,化主题为问题;整合课程与生活,融探究于情境;整合已知与未知,借对比来迁移。
在热烈的掌声中,南京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祖金明总结,他希望教师们不断思考,打造有特色的美育教学,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站位,将美育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
最后,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副校长丁倩在发言中表示,美术是一门帮助人们发现美、创造美的学科,此次活动也促进了教师们对于小初衔接的交流与思考,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