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博物于行 研学润心 ——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承办建邺区美术教研活动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12-26

12月25日上午,建邺区第17周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初级中学盛大开展。此次活动以“博物于行 研学润心——省规划课题《基于地方博物馆资源初中美术项目研学的案例研究》中期汇报”为主题,由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带领建邺区中学美术教师共同参与。同步进行的还有《基于地方博物馆资源初中美术项目研学的案例研究》中期汇报学生作品展。

《基于地方博物馆资源初中美术项目研学的案例研究》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于2021年年底立项,立项单位为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建邺区多家中学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进入中期,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在教研活动正式开始前一周,课题组的老师们根据本次教研活动主题,整理课题立项以来相关研究项目,开始筹备课题的中期作品展。课题组成员学校梳理出剪纸项目作品、青花瓷文创作品、绒花作品、中国画作品、烙画作品等课题项目相关作品,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品精彩纷呈,体现了师生的共同智慧,展示了本课题对学生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12月25日当天,课题的相关典型课例及阶段成果讲座如期开展,活动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初级中学何青老师主持,建邺区初中美术老师积极参加。

首先,南师附中邺城路初中赵书哲老师以《金陵风华——南京博物院里的书画江南》为题,开展了一门国画文创课,从带领学生走进南博,探索南京博物院的书画艺术入手,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江南文化精髓,课程从学生走进博物馆的“研”开始,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自己对研学的“析”,经过教师的“导”,最后共同完成了特色3D国画“创”。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李多元执教的《盛世华彩——南京博物院里的青花瓷》一课,以景德镇官窑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为引,带领学生体验“物华天宝”数字文物互动平台的神奇。教学过程借助研学手册辅助开展,分为诗韵青花、史记青花、探型青花、再创青花和传承青花五大版块,启发学生领略青花瓷器的典雅色彩和审美信息,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学习青花瓷的历史器型和纹饰寓意,理解和借鉴中国工艺美学,并对青花瓷进行了新的诠释与创作,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文物导览册页,展现出新一代的文化自信与自觉。

紧接着,李菡老师开展了《青花雅韵——南京地方博物馆瓷器项目研究案例汇报》,就如何开展南京地方博物馆瓷器研学活动进行了精彩分享。

随后,何青老师《古韵探研——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博物馆研学活动中的运用》,为项目式学习在博物馆研学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深入的讲解和案例分析。

课后,周建军和陈艳艳等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的点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指出本系列课程不仅基于传统美术教育,更融入了跨学科知识与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美术与地方博物馆文化的紧密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活动最后,教研员丁圆圆老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丁老师高度评价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对教师们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深入的内容研究表示赞赏,认为课题研究内容以及本次开设的这些课程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她也提出了在未来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建议。

通过此次教研活动,参与的美术教师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交流机会,通过本次教研对省规划课题《基于地方博物馆资源初中美术项目研学的案例研究》的分享,共同探讨了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更多创新元素和文化内涵。老师们纷纷表示将借助课题研究共同体这个平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更全面地发展个人潜能。(供稿:何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