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建邺区初中美术学科教研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中顺利进行,活动主题为“唤起 传承 保护——课题研究引领下的区域实践探究”。本次活动由教研员丁圆圆老师组织负责,建邺区全体初中美术老师共同参与。
李明老师执教《变迁中的家园——漫步梧桐树下》一课,从我国近代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故事发生地——“南京浦口火车站”讲起,回顾了南京近百年的变迁与发展,带领同学们从朱自清的视角参观民国时代的南京城,通过“快速描摹” 的热身小练习,寻找南京民国建筑的造型特点;然后,学生们分享游览民国建筑群的体验和感悟,总结民国建筑的配色特点。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李老师带领学生们学习宣传画的相关知识,用画笔和创意为民国建筑做好宣传,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胡安妮老师执教《变迁中的家园——指尖上的民国建筑》课程,将南京民国建筑的独特韵味与掐丝珐琅传统工艺巧妙结合。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深入了解了民国建筑“西风东渐”的风格特征,更亲手体验了掐丝珐琅的精湛技艺。通过自主创作,学生们将民国建筑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制作出既传统又新颖的艺术作品。这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与保护意识,让传统在现代指尖上绽放新光彩。
王晓丹老师做了题为《地方文化视域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思考》的微型讲座,王老师从实际教学出发,谈了了对于地方文化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的分类方法和实施策略,从地方文化出发到全学科美育的理解和实践,在新教材新观念的引领下,开辟一条新的美术教学之路,受到老师们一致好评。
中华附初的李菡老师为两位老师同课异构的两节课做了点评。这两堂公开课不仅展示了教师们的教学风采,也体现了备课团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视。将地方历史文化植入美术课堂是未来美术课全科美育的一个重大创新。最后,建邺区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总结了此次区级教研活动,丁老师指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化繁为简,踏实进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好做深入做成精品。此次美术教研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也为今后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指引了方向。(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美术组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