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下午,南京市建邺区美术教研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山路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笔墨自在生长,浸润美育课堂”为主题,旨在深化书法教育在美术课堂中的融合,推动书法“三全”进校园,促进美术教学创新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作品感受书法魅力
活动伊始,全体参会教师现场参观了建邺区“三全”书法学校师生书法展。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示了师生们的书法技艺,更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了书法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课堂激发创作热情
随后,活动进入了课堂教学展示环节。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刘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岂止板书——粉笔字实用技法专项培训》。刘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粉笔字技艺,向教师们传授了粉笔字的实用技法,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艺术气息。
南外河西一附小的纪佳钰老师在美术教室二为四年级的学生们执教了《图画与文字——趣味“龙”字》一课。纪老师通过平板手绘技巧,带领孩子们探寻“龙”字的古老起源与演变,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在纪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动画创作的方法,更领略了汉字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在华山路小学的掐丝珐琅教室,孙丹杰老师为四年级的学生们带来了《“童”篆“艺”刻——汉字奇遇记》。孙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领学生们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变迁和构造规律,并详细讲解了篆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历史起源。通过理论讲解与示范实践相结合,学生们在吹塑板上领略到了刻印创作的趣味。
讲座启迪教学智慧
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李多元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书画本同源——涵养在地文化的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的讲座。李老师从课题背景出发,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意义及面临的问题,并介绍了书画同源理论及应用实例。通过提出情境化、跨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个性化教学四大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教学实践过程与学生收获。
评课共促教学提升
在评课环节,莫愁湖小学的乐睿融老师对纪佳钰老师执教的《趣味“龙”字》一课进行了评价:在课程设计方面情境创设良好,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巧妙地加入游戏环节,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让课堂充满趣味,学生参与度高。建议深入挖掘龙的特征与精神,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文化底蕴。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刘欣然老师对孙丹杰老师的《汉字奇遇记》一课有三点深刻感受:一是课程的切入点独具匠心,将甲骨文与印篆刻相融合;二是注重“优化小细节”;三是善于“发掘小潜能”,能够挖掘孩子在画面布局等方面的潜能,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画面布局等问题,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性发言。丁老师强调了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传承,要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和教研中;二是习惯养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从细微之处入手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三是审美提升,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自身,都要注重审美能力的提升。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建邺区美术教育的成果,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展望2025年,建邺区将继续深化书法教育与美术课堂的融合,探索更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点,推动书法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