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针对高中模块教学内容架构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9-26

针对高中模块教学内容架构的思考

--------模块教学内容地“实化”建构

殷从建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210017

一、目前选项教学内容建构中存在的困惑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简称“课标”)和《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下简称“意见”),省重点高中必须实行选项教学,以模块为单位进行选修,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高中三年中,学生需修满11个学分方可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毕业要求。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能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同时“课标”、“意见”也给我们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1、“课标”中学分带来的困惑

“课标”规定中强调了11个学分中,至少有1个学分选修田径类项目系列,1个学分选修健康教育专题,其他9个学分包括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六个运动技能系列。还强调了高一、高二、高三(上)每学期36课时两个模块的学分,高三(下)一个学分。这样根据课时与工作时间安排对学分的给定限制性较强,并未对分散的健康教育课时的过程性学分考核、学校整体工作的其他内容考核等提出指导具体意见。如:

困惑一:如何解决与节假日安排、期中期末考试课时、运动会等常规工作影响模块学习时间的冲突。

困惑二:如何进行每学期1个学分选修健康教育专题,特别是分散到每学期的过程评价困难。

困惑三:如何解决区域性学分课时不满或超出的问题。比如,某些地区只有16周且多雨,满算两个学分一学期课时也不够且难实施。

2、“课标”中模块带来的困惑

《课标》规定了模块是由各运动项目某一层次的相对完整(相关联的内容)的学习内容构成。《课标》规定的模块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每个模块为18学时,二是指某运动项目某一层次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并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即可获得一个学分。

但并未对连续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机动课时的设置、选项人数的变换性等因素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如:

困惑一:如何进行模块一到模块九同一个运动项目的设置与实践,提高模块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困惑二:如何进行高一、高二分班学生换选项后(应试分班)的模块教学,以及各选项进行到一定阶段,就出现少数同学要求转项后的模块教学;以便提高模块教学的长效性。

困惑三:如何解决机动课时少带来学分因特殊情况考核难的问题,提高模块教学的实效性。

3、“课标”与“意见”中内容设计要求带来的困惑

“课标”与“意见”规定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时,体育教师应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并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特点,具体选择、设计和安排学习内容;内容的学习与展开应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与应用,同时还应穿插体能或游戏的内容。但对于单元、模块与学分考核的联系,以及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

困惑一、如何解决区域特征带来教学实践、学分评价难的问题。如:南方雨多,北方雪多等。

困惑二、如何进行众多要求下体育项目特点教学常规的形成与确立。

困惑三、如何进行运动项目内容设计下体质健康方面的操作与实践(测试上报工作)。

二、模块教学内容的“实化”建构措施的建议:

“实化”是指实在化、实用化,模块内容的操作性强、简单、有效;模块“实化”建构是指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地情、校情、学情)、模块教学的具体要求,整体设计、构建各阶段实用、有效的模块教学内容,并以实际学习课时确定学分、控制必修与选修时间等措施来提高选项模块教学的实施效果,促进体育有效教学。主要有如下措施:

1、调整机动课时,突出模块下单元设计,提高模块、学分实践考核的灵活性。

通过调整机动课时,突出单元与模块的衔接教学。如:模块18课时中,理论与机动课时4课时,还有14课时由2-3单元内容(只要完成这部分,就可以给予相应的学分)。这样活化了学分内的课时,不但有利于进行学分的考核和模块内容的建构与考核。而且有利于解决区域性学分课时不满的问题、节假日、期中期末考试课时冲突等方面的问题。

2、调整必修、选修时间,强调必学与选学的实用性,提高模块教学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对一、高二、高三的必修与选修时间进行整体调整,做好初高中衔接,并确定实用的必学、选学内容,如:高一年级实行必修+普修,高二、高三实行选修。这样不但有利于解决了校本模块的学习安排、连续模块设计难、机动课时少带来学分因特殊情况考核难,而且有利于解决高一、高二选项初和分班换项后的模块教学,以及各选项进行到一定阶段,就出现少数同学要求转项后模块教学难等问题。

3、高一、高二、高三整体体育工作构建(校本模块)模块内容,减少模块内容的空洞。

根据学校高一、高二、高三的教学要求和工作思路,突出模块的衔接。各阶段将强调课堂常规要求、课间操、体质健康内容、传统项目等内容组合纳入学校特色内容模块,建构校本模块教学内容;并强调机动课时的设计与实践。这样有利于进行众多要求下体育教学项目常规的形成与确立、课间操的高效实施、运动项目内容设计下体质健康方面的操作与实践等方面。

4、突出单元主项内容的完整性,强调主要学习内容螺旋递进式组合与练习手段方法的变换。

    突出学生练习基础条件和选修中运动单元之间的衔接、递进性,将运动项目基础单元、提高单元、强化单元、个性化单元等完整单元中的内容进行基本内容、重点内容螺旋组合,难点内容、拓展内容递进组合(如:模块案例),并强调练习手段方法的变换。这样有利于解决多个连续模块九设计与实践难,大模块教学枯燥、低长效等问题,提高模块教学的实效性。

5、突出模块实施的时效性,提高模块教学效果。

   对各阶段必学与选学内容进行梳理,针对四个季节的特征,将各阶段模块、单元内容进行调整或预设。比如:将田径模块中跑的单元、体能与专项技能设计多的模块或单元,以及体质健康、传统项目等单元调整到冬季。这样有利于解决区域特征带来教学实践难的问题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模块“实化”建构的案例

   根据南京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校历,本学共21周,第11周期中考试,第21周中小学期末考试,中小学1月28日放假,10月国庆放假一周,元旦放假半周,实际教学17.5周,35课时,不到两个学分。本学期秋季时间短、冬季时间长;适宜气温较少,冷热明显。下面示例为:

高一年级第1周---第11周教学进度。

阶段: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模块

模块学习:必修+普修

授课形式:行政班级

教学方案:18课时,含理论2学时、考试2学时、机动2学时;

课次

单元

内容

备注

1

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及要求

 

2

健身操

(广播操)

队列队形、广播操基本要求、动作1-2节

1、教学常规

2、身体形态

3、自信

3

动作3-4节、复习动作1-2节、串1-4节

4

动作5-6节、复习动作3-4节、串1-6节

5

动作7-9节、复习动作5-6节、串1-9节

6

补差、复习及分组考核

7

复习及各班整体考核

考试1

8

必修:

田径一(跑)

+

普修:

1、篮球;

2、足球;

3、排球

短跑(一)+篮球球性1

1、耐力素质

2、项目适应

3、体质上报

4、普修进行过程性考核

9

短跑(二)+足球球性1

10

中长跑(一)+排球球性1

11

中长跑(二)+篮球球性2

12

长跑合作跑+足球球性2

13

接力合作跑+排球球性2

14

50米、800米或1000米测试(体质健康上报)

考试2

15

理论

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1、锻炼意识

2、教材教法

16

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

17

机动

广播操、健身操学习与欣赏(健美操基础)

1、调整补充

18

跑的学习与身体健康(健身走或12分钟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