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谈武术基本功教学中的“定”、“转”、“合”、“成”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1-12

谈武术基本功教学中的“定”、“转”、“合”、“成”

--------- 以部分步法为例

殷从建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210017

 

众所周知,武术基本功是武术教学的基础,也是关键,它是一切拳种或器械的首要基础,且贯穿始终。如果忽视了基本功教学,武术教学只能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但过去的教学方法,周期长、枯躁乏味,整节课都是对某一动作的重复练习或重复讲解,重复“师道尊严”。学生不但难以承受,而且会越感厌恶,很容易减弱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就会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们总结了定、转、合、成四步教学法,效果明显,本文以部分步法为例,仅供参考。

一、定、转、合、成四法的释义

1、“定”:是指学习动作的定型练习,强调练习动作的规格和基本要求。

2、“转”:是指同一种类基本功动作之间的定型并互相转换的练习,强调重心的平稳和转换的节奏。

3、“合”:是指将不同种类的基本功动作进行组合并互相转换的练习。强调动作组合的协调和动作的气、力。

4、“成”:是指从一个自然的姿势或另一个运动的姿势突然换成所要定型动作地练习,或部分组合基本功;强调由动到静后的反应与动作的稳定性。

二、定、转、合、成四法的特点

1、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经验基础,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

2、注重攻防格斗与健身,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注重武术的基本功和典型动作,突出武术的本质。

4、注重武术的动作衔接,突出运动的负荷。

5、注重武术文化内涵,突出内容的整体架构。

三、定、转、合、成四法的步法示例及主要问题与策略

步骤一 “定”: 马步、弓步、仆步、虚步、歇步等等

原因:步法做不到位,特别是两脚之间的距离、重心的高低等,以及相对应的身法、手法等变形。

对策:

1、强调学习动作规格和要求;根据学生自身条件,通过条件限制,规定的步距、脚形等(可在地上画好),来强化标准动作练习。

2、强调基本手、眼、身法要求;根据步法练习规格,通过规定的相对应或适宜躯干动作、上下肢动作、眼睛方向等来强化步法练习的整体性。

3、强调练习时间、相互合作;根据步法技术掌握的程度,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引导和互帮互查来调整练习的时间长短,进一步强化练习。

 

步骤二 “转” :弓步与弓步转换、马步与弓步转换、仆步与弓步转换、虚步与弓步转换等等。

原因:套路演练时,步法动作之间的转换和过渡显得不协调,造成演练不流畅。

对策:

1、强调转换后的动作规格和要求;根据学生自身条件,通过条件限制,控制转换方向、角度、手法、眼法、身法,强化动作的转换练习。

2、强调转换过程中的重心平稳;根据动作要求,通过条件限制,控制动作转换的重心,进行强化练习。

3、强调动作转换速度的变化;根据动作要求,通过有力、节奏明快的语言来强化转换速度的练习。

 

步骤三“合” :马步冲拳与弓步冲拳转换、弓步冲拳与仆步按掌转换、虚步推掌与并步抱拳转换等等。

原因:套路演练时,身法、手法配合不协调,动作显得僵硬,演练不自然。

对策:

1、强调过程中动作组合的协调;通过步法和相应的眼法、手法、身法进行优化组合,及时调整、变化,从多角度进行强化练习,提高演练的协调性。

2、强调动作呈现的气、力;根据练习的要求,强化与步法相对应的冲拳、按掌等手法和身法的力度,以及过程的气合(发声等)练习。

3、强调动作组合的合理、科学;根据步法与眼法、手法、身法的关系及各自特点,通过简单、明了、大方、合理的动作优化设计,提高“合”的实效性、观赏性。

 

步骤四“成”:原地或踏步成马步冲拳、原地或慢跑成仆步按掌、大跃步前穿接搂手冲拳等等。

原因:套路演练时,整体节奏不强,精、气、神体现不足,体力分配不当。

对策:

1、强调所成动作的稳定性;根据动作的要求,通过限幅度、限时、限人、限场地等条件,强化所“成”动作的稳定性练习。

2、强调静-动、动-动等变化;根据动作的规格,通过规定动作与动作之间静-动、动-动的时间、速度、速率来强化所“成”动作的练习。

3、强调动作呈现的精、气、神;根据动作的演练特征,通过规定手法、眼法、身法等呈现的一致性、准确性、节奏性来强调精、气、神合一。

 

 

四、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突出动作学习的方位角度、重心高低、路线变化等设计。

2、过程中突出教师的语言引导与鼓励、速度与速率、静与动等形式的变换。

3、突显动作演练过程中攻防涵义和武术风格的渗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