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幼教第四联盟工作总结
2013年2月-----2013年6月
一学期的时间又在繁忙中悄然度过了,这学期我们第四联盟仍然围绕《纲要》《指南》的内容,继续研究数学区域材料的设计与制作,本学期我们又涉及了数学的其他内容,如逻辑关系和空间与集合。通过一学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回顾:
2013年3月4日,我们改变了之前的我说你听的形式,我们将逻辑关系中的对应、排序、分类、模式、空间关系、几何图形分到各所幼儿园,由各幼儿园承担一个内容,在他们幼儿园先进行研究,收集资料。
2013年3月29日,在春晖幼儿园,每一所幼儿园都派代表想大家介绍了自己幼儿园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让盟区内的每一家幼儿园都能由被动变主动的参与研究。
2013年4月16日,我们再次来到了虹苑幼儿园,观摩区域活动现场。这是一个逻辑关系的专场,老师们设计制作的都是与逻辑关系相关的材料。
2013年6月6日,春晖幼儿园有举行了一次空间与几何的专场。
2013年6月14日,在虹苑幼儿园举行了我们盟区第二次区域材料的评比,这次共有128件作品参加评比,共60件作品获一、二、三等奖
二、收获:
(一)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幼儿园数学区域操作材料设计的原则
1、材料的目的性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位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设计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
2、材料的层次性
为了适应各阶段幼儿的不同思维形式在数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在同一类活动中提供多层次的材料,以满足每个阶段幼儿的需要,是他们在每个阶段都获得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数概念从直观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发展。
3、材料的多样性
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活动材料在同一区域中现成和自制的科学玩具,图片、分解盒、计算盒,幼儿棵草所的或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等。
4、材料的可检性
把操作结果的正确与否寓于材料的设计中,幼儿在操作中不仅可以自己检验操作结果,也可以在操作中不断尝试。
5、材料的暗示性
一是将操作过程、方法用幼儿显而易见的标识画成操作示意图,粘贴于活动区域内,幼儿可以通过图示进行实际操作。二是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幼儿只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即可操作。
(二)参与了南京市中小学网络培训视频的录制工作,将我们盟区研究的一点经验向全市辐射。
(三)对全区进行了现场展示。6月20日上午,建邺区幼教第四联盟在虹苑幼儿园进行了一次面向全区的展示活动。区教育局托幼办的陈天红科长、进修学校教研员吕亦枚老师,以及来自34所幼儿园的近200位老师参加了活动。与会教师观摩了9个班级的幼儿数学区域材料的现场活动,展示的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目标明确,构思与制作巧妙,能体现多元化、层次化。新颖、实用,便于幼儿操作,有较强的推广价值。琳琅满目的数学区域材料震撼了现场的所有老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次活动的开展,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的不足,这些均有待通过我们日后的盟区教研中不断调整、改进、完善。
(本文由王珺从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官网直接推送至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