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彩活动回顾:
本学期在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根据组长的要求围绕美术区域活动中绘画活动的渗透,以及《生长》主题背景下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一共组织了三次大的活动,着力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利用常见的材料组织设计美术区域活动的能力。
第一次观摩研讨活动于5月20日在南湖蓓蕾幼儿园进行,活动内容为美术区域中泥塑、绘画类活动的主题化设计。其中观摩了大、中班两个区域活动,分别是《一团和气》、《动物乐园》。在《一团和气》的主题区域活动中,富有中国民俗气息的代表吉祥和美的团形纹样,激发了幼儿在圆形的各种材料中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绘画、设计、制作的愿望,让幼儿和观摩的老师感受到了浓浓的民俗风;主题《动物乐园》的活动中,孩子们用手感湿润柔滑,可塑性强的陶土、艳丽的纸粘土以及色彩雅致的软陶创作了各种造型的海底动物。情境式的活动氛围激发了幼儿操作兴趣,为幼儿进行二维与三维造型创意提供了机会。活动后,教师们根据自己对观察对象跟踪式的全程记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分享了活动中的收获与体会。
第二次活动于2014年5月28日在南湖蓓蕾幼儿园进行,各园进行了《生长》主题活动案例交流。参加本次案例介绍的老师有回民幼儿园的刘静,奥体幼儿园的崔婷,育英幼儿园的周燕,兴达幼儿园的徐冉,蓓蕾幼儿园的蒋慧杉。大家交流探讨了开展的情况,并就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讨论,收获颇丰。
第三次活动于2014年6月12日在建邺区奥体幼儿园进行,孙艳、何婧两位老师展示了《甜甜的草莓蛋糕》、《漂亮的相框》的美术区域活动。《甜甜的草莓蛋糕》向我们展示了《生长》主题中美术区域的活动内容的选择,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活动中的引导策略都充分体现了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研究和把握;在《漂亮的相框》的活动中,教师进行了数学领域在美术区域中渗透的尝试。参与的教师非常投入的做了观察记录,并就观察情况进行了研讨,明确了教师在美术区域中观察者的地位与角色,学习了观察的方法以及记录中关注的内容。
第四次活动于2014年6月24日在金地名京幼儿园进行,六家幼儿园老师讨论了“第六盟区材料创意汇编的文本格式与要求”以及在美术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创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老师们都认真准备了材料,在讨论中大家积极踊跃。
二、我们的点滴收获:
1、研究了利用同类塑形材料组织与设计美术区域活动中有效策略。如:线形材料在提供中容易缠绕,教师可以用线轴悬吊的方式解决。在泥塑材料的活动组织中教师提供多种塑形材料,如油泥、陶土、软陶、纸粘土等让幼儿进行平面、立体塑形活动,通过活动总结出同类材料在工具投放,幼儿的表象经验的积累,操作活动中的规则以及在幼儿探索操作中,作品展示中的指导策略。
2、从欣赏的角度尝试了民俗艺术与美术区域的有机结合,通过活动使教师们进一步关注《指南》中艺术教育的要求,重视欣赏名作佳品活动的组织,学习了佳作分析的视角。
3、针对教师们在美术区域组织与设计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以及组织中的经验开展了交流活动,为下学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4、分别从点、线、面、块四个划分角度进行了材料重塑创意活动内容的整理,共收集创意作品稿件90个。
5、教师在美术区域中不仅关注到幼儿在美术领域中的发展,还进行了数学领域的渗透,拓展了研究的内容。
6、通过对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跟踪观察,帮助教师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观察指导者的角色地位,使教师们意识到在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中眼中有孩子,无论从活动内容的选择,欣赏对象的分析角度,材料的提供,活动设计中都应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美术经验和概念(如:对表现对象造型、色彩、结构的感知,物体表象积累的丰富性,因材施艺中所要用到的方法与技能等)以及在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关注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与作品,强调了教师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观察研究的重要性。通过活动明确了在活动中看什么,明确了观察的目标、观察内容。如: 1)观察小肌肉活动协调能力的发展
主要观察:手眼协调能力和小手操作工具的技巧
*能搓按
第一层次:能固定双手的手腕,用适当的力度在台面上把泥团搓成长条状。
第二层次:能用双手掌心内把泥团搓成圆球状
第三层次:能用单手及数只手指尖把泥团搓成圆球状
*能折合
第一层次:能把手工纸向单一方向对折,但未能把角位对齐
第二层次:能把手工纸先后转换折合两次,并能把角位大致对齐
第三层次:能把手工纸连续转换方向对折3次以上,并能把角位对齐
*使用剪刀
第一层次:能用剪刀沿长直线连续剪数下
第二层次:能用剪刀转角剪出简单的图形,如:转方角或圆角
第三层次:能用剪刀转角剪出简单不规则的图形,如:人或动物的形象
*使用笔具
第一层次:能用掌心握笔,手掌与手腕一起移动,未能分化手指的活动
第二层次:能用手指握笔,但手腕控制不够灵活,使握笔力度过大或者过小
第三层次:能用前三指握笔,手腕控制自如,并能顺畅地调整握笔力度
2)兴趣、学习品质
*在学习中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如:积极的投入讨论、积极思考、积极的探索
*是否愿意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
*是否能愿意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
*是否愿意挑选自己喜爱的素材
*活动中是否安静专注
*能够是否坚持完成作品、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
3)美感及创意方面的发展
*是否能敏锐的观察事物的不同形态
*是否愿意表达对事物的个人美好感受
*对自己的作品有要求,能进行修饰、增添或替换
*是否发挥想象运用已有经验来表现个人的想法,作品有自己的特色
三、研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由于什么都想研究,因此研究的点比较多,造成重心不够突出,不易使研究细致深入化。
2、 由于种种原因本学期活动开展得较迟,前松后紧,因而活动开展得较为仓促。
3、 在材料重塑创意的汇总过程中发现资料积累不够(包括活动设计、案例等),特别是电子稿没有及时收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 针对教师们在美术区域活动目标制定中出现的问题,如:过于强调活动的综合性造成过于目标宽泛,表述含糊,教师对将要达到的目的不够明确,研究梳理各个年龄段的关键经验。
2、 通过对幼儿操作行为与作品的观察,梳理归纳幼儿在选择、表达操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 根据《指南》精神,以及当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研究动态,如:倡导在观察体验中学习表达,与本盟区急需解决的在美术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组织中的问题相结合,选择观察为切入点开展研究。
4、 均衡的安排好活动时间,确保活动质量。
5、 及时收集整理活动材料,特别是电子稿,安排好拍照工作。
6、 针对在美术区域活动设计中表现形式不够多元化,部分教师对一些表现形式如何操作,需要哪些材料工具,这些材料与工具在提供上要注意哪些问题的经验不足开展各年龄段表现形式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激发教师为幼儿收集多种材料,提供尝试多种表现形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