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第六盟区“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研训 第二场顺利开展

来源:香山路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06-01

第六盟区研训第二场顺利开展

2018年5月31日上午,第六盟区七所幼儿园的八十多位教师齐聚在香山路幼儿园参加了主题为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第二场盟区现场研训活动。

延续了上期盟区研训关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三级目标,并通过梳理教师们在上期研训活动中的思考和困惑,此次活动的研训目标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筛选和细化。领衔教师陈贻莉老师在活动开始环节带领老师们将研训目标进行分析与解读,包括:1、围绕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生成预成,开展学习与研讨,不断梳理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思路和方法。2、交流反馈课程游戏化实施中家园共育问题及策略。3、厘清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设计与实施主题活动目前存在的最大困难与问题以指导后续研训活动。

现场研训活动分三个主要板块:

首先,由香山路幼儿园沈瑜老师带来了话题分享:《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中的生成预成》。以教师们在上次研讨中反映的问题为切入点,首先与现场教师们对于生成活动的性质、特点进行了共同学习。强调生成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性,在满足幼儿内在兴趣、需求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完善。随后,通过播放幼儿活动视频,将现场教师进行分组活动。教师们针对发现了怎样的孩子,发现了怎样有价值的课程生长点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紧接着,洲岛家园幼儿园的谢瑶老师也带来了自己的案例分享:《由小蘑菇引发的生成性活动》,体现了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们日益对生活的教育价值的关注,对课程适宜性的不断反思和科学儿童观、教育观的逐步树立。

第二板块,围绕本次研训活动亟待探讨和解决的第二大中心问题:家园共育中,如何落实课程游戏化?洲岛家园幼儿园刘敏老师带来了话题分享:实施主题活动《可爱的蚕宝宝》中发生的家园共育难题与应对策略。在刘老师的案例中,结合《指南》精神,通过主题活动,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并尝试与家庭建立双向互惠的关系,以促进幼儿更加积极、投入于活动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讨的推进,活动渐渐走向尾声,然而现场教师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主持人陈贻莉老师现场总结并向教师们提出了两点思考:

1.如何将生成活动更好地贯彻落实与一日生活之中?

2.如何整合生成活动的核心内容,发挥教育的最优功能?

老师还指出,课程游戏化在家园共育环节的推进中,需要教师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意识,运用智慧化的处理方式,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才能形成双向合力,真正地将课程改革的实效落实到幼儿的全面发展上。

通过两次的研训,教师们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盟区研训是一种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的研讨活动,旨在通过学、做、研、思的循环,逐渐改进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将不断探索,将游戏化精神落实于课程实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