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纲要—四、课程内容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4-09-04

/_files/site/1/sync/file/2014090410489183.doc

四、课程内容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可以与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也可以从自然或自我方面选取,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

(1)学生自身生活、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和学生关心的自然、社会问题以及时事新闻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都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成可供研究的主题。

(2)各校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各校应积极打造、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主题。

(3)学校在内容选择上也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的热情。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等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

(4)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不是割裂的关系,各校可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2.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要求

(1)学生确定,教师提供。学生可以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但需注意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

(2)关注基础,适度选择。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符合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究。

(3)因地制宜,利用本土。各学校可根据本土本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来设计学习内容,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

(4)研究性学习可以和其他三个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实施,用主题的方式串联不同的领域内容进行综合学习。

(5)积累思考,形成序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研究问题要形成一定的系统,要适当照顾到“自然、社会、自我”三大维度的内在平衡。不同年级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也要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差异,体现一定的序列和逻辑,避免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层次安排上的混乱。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设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强化课堂、学校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增强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举措。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贯通。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思考,通过考察开拓视野和思路,使学生接触社会,增进对社会的理解。参观、考察、访问是社会体验性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如参加各种教育基地、社区人文或自然景观,考察社区环境、传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情况,访问国家或者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阶层等。

(2)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中,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社会的价值实现感,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这类活动包括各种调查活动,如对社区机关、特定群体、典型人物、热点事件进行调查、访谈等。还包括参加各种商业活动,如学生卖报活动、学生银行、学生超市等,学生从事商业类活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此外,还包括一些手工劳动、工厂劳动、田间劳作等。

(3)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社区服务属于志愿活动或带有义工性质的活动,学生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社区提供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社区服务的内容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范围包括社区公益服务、宣传教育、帮助贫困人员及家庭等。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内容选择要求

(1)注重实际。在内容选择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应结合课程目标与性质,选取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体验或者实践的内容,切忌不顾学生年龄实际的拔高或者降低。

(2)联系生活。内容的选择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实际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内容的选择要切实保证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实践活动。

(3)关注本土。应根据本土社区所占有的资源和实际情况选取内容,体现活动的地方特色。

(4)形成特色。学校在内容的挖掘上,要考虑到服务项目或实践内容的重复利用,做到成熟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保留一个项目打造一个特色,避免年年挖掘不同内容、耗时耗力的实施做法。

(5)利于综合。内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知识于实践活动之中,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周围世界的完整认识,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我省的两门地方课程,这两门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纲要和相应的教材体系,并有专门的课时安排要求。

在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提倡在一个主题活动中,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适当地融合某些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其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请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劳技教师协助进行指导。也可以将劳技教材或者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拓展,以综合主题的形式实施,进行学科融合、综合开发、互相促进。

(四)非指定领域的内容

非指定领域内容主要包括学校的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其他的传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在对学校原有传统活动继承基础上的超越与创新。学校的传统活动往往历史悠久,模式成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学校的传统活动因为历史悠久,其体现的教育理念有的已经比较陈旧,某些活动出现模式化、形式化的倾向,活动的组织实施不太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主体参与等弊端。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通过主题贯穿提升活动深度、增加充满时代气息的内容、注重学生的主动策划和参与、加强活动的探究性以及注重对活动进行评价反思和完善等几个方面,将学校的传统活动改造、整合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内容。以下是学校传统活动改造的示例:

学校传统活动的改造一览表(示例)

  

学校传统活动

建议开展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常规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春游、秋游、家长会等)

我是小小升旗手、我的毕业典礼我设计、带着课题去春游(秋游)、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班团队活动

走进家乡、环保小卫士、我是爱心小天使

节日活动

六一儿童节

我的节日我做主、我的未来我设计、传统游戏研究

传统节日活动

走进重阳、春节习俗的研究、中秋月饼的制作、传统节日的研究、设计我们自己的节日

艺术节活动

我是小小艺术家、世界经典诗歌朗诵会、世界经典影片展播、世界名画临摹比赛、世界知识状元榜、挑战双语主持人擂台

体育节活动

班级趣味运动会的组织与策划、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民族运动会、五洲城市运动会、制定我的健身计划、运动健康的研究

科技节活动

我身边的小发明、多功能课桌的设计与制作

读书节活动

中小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图书漂流创意活动设计

学生社团活动

影视文化研究、走进动漫、创意广告的欣赏与设计、微电影的制作、学生出版社的运作

主题教育活动

环保教育活动

低碳达人、水污染的研究、PM2.5的测量与研究

安全教育活动

地震的危害与防范、校园安全你我他、交通安全问题研究、安全知识小擂台

禁毒教育活动

毒品的危害 、远离毒品社区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优点大轰炸”、做自信的我、做情绪的主人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体验类活动

军事知识我知道、现代兵器研究

参观考察类活动

考察垃圾发电站、家乡特色文化的研究

社会服务类活动

交通文明伴我行宣传活动、社区爱心义卖活动的策划组织

(五)课程内容规划建议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但是作为一门课程,也必须有相对稳定清晰的课程结构,学校要处理好课程内容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2.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开发应有一个整体、长期的思考和系统规划,课程规划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课程内容既要体现学校及区域特点,发挥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也要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课程设计既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也要考虑螺旋上升,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3.在新课改背景下,回归生活、超越学科中心、鼓励动手实践、重视合作探究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在语文、数学、科学、德育等学科课程中都有一些类似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他们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又有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和任务。学校在课程总体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可以适当进行整合,但也要兼顾不同课程的侧重点,从培养整体的人出发,不必过多强调课程的界限。

4.课程内容的规划可以围绕四大指定内容领域、非指定领域进行设计,也可以围绕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这三条线索进行组织,特别要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内容。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特色的内容设计,但是内容领域必须尽量覆盖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5.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以下一些主题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深受学生欢迎,对学校学科课程也起到了比较的好的补充作用。学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时,可以参考借鉴以下主题:

十二项热点主题一览表(示例)

  

自我

生活

社会

环境

自我探索与管理

生活管理

人际交往与互动

危险的辨识与应对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

生活适应与创新

社会关怀与服务

自然探索

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资源运用与开发

尊重多元文化

环境保护

6.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不仅是学校、教师的任务,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想法,把学生作为内容开发的主人。学校的课程内容开发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对课程内容和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选择、设计。

7.学校在平时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保存比较好的活动案例和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库,不断充实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为学生和教师的活动开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借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