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files/site/1/sync/file/2014092210453587.doc
/_files/site/1/sync/file/2014092210462902.ppt
关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质的几点考虑
江苏省教研室 董洪亮
2014.09.18 · 盐城
一、在课程层面改变教育形态
二、完善区域层面的课程规划
三、坚持以“经验”为课程价值的核心
四、鼓励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模式
五、多层面推进队伍建设
一、在课程层面改变教育形态
(一)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用课程改变教育文化
课程发展的两类总体形态:
教授—接受的,东方式的,为提高效率倾向于采用“课程压缩”
建构—探究的,西方式的,为提高效率倾向于采用“课程延展”
二、完善区域层面的课程规划
(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政策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001年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占九年总课时的6-8%(571-762)
地方与学校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10-12%(952-1143)
2001年: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2007年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苏教基[2007]1号)
科目/年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学科
总课
时数
|
占总
课时
比例
|
综合实践
活动
|
|
|
3
|
3
|
3
|
3
|
3
|
2
|
2
|
641
|
6.7%
|
地方和学校
安排的课程
|
3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731
|
7.7%
|
2007年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修订)》(苏教基[2007]1号)
科目/年级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学科
总课
时数
|
占总
课时
比例
|
综合实践
活动
|
|
|
3
|
3
|
3
|
3
|
3
|
2
|
2
|
641
|
6.7%
|
地方和学校
安排的课程
|
3
|
3
|
2
|
2
|
2
|
2
|
3
|
2
|
2
|
731
|
7.7%
|
2014年5月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1.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我省的两门地方课程,这两门课程有独立的课程纲要和相应的教材体系,并有专门的课时安排要求。2003年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07年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
2.在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是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能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每学期实际使用不应少于30课时。
4.要确保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经历2—3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
5.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周课时,3—7年级每周不少于2课时,8—9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
6. 原则上,四轨及以下学校至少配备1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任教师,四轨以上配备至少2名。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
7. 区域要设有综合实践活动专业教研人员。
8.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Q8项)、“能力目标”(N8项)和“方法目标”(F3项)三个维度分年段确定了课程目标共计19项。
(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政策
2001年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2003年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技术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两个不同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共计23个必修学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同属“技术”学习领域“技术”科目,8个必修学分。
2005年省教育厅:《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
(三)区域层面的课程框架
连云港学生和家长调查(周海清):
三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较差,家长认为孩子的合作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缺乏。
四年级: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细致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家长认为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缺乏。
1、目标框架
五年级:学生认为生活自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较差,家长选择合作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组织规划能力。
六年级:依赖性强,不愿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差,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欠缺,(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不要让家长什么也不知道对我们大吼大叫,会让我们心理受打击。)与人合作的能力需加强,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宽容忍让理解他人。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目标框架并做细分
目标维度
|
具体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目标
|
珍视自我、融入集体
关于学习、热衷探究
热爱生活、保护自然
服务社会、国际理解
|
八大能力目标
|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组织规划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
观察能力、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
|
三大方法目标
|
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
|
2、内容框架
单元(自我/生活/社会/环境)
主题(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活动(提供活动方式、方法指导与表现性评价方案)
十二项热点主题一览表(示例)
自我
|
生活
|
社会
|
环境
|
自我探索与管理
|
生活管理
|
人际交往与互动
|
危险的辨识与应对
|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
|
生活适应与创新
|
社会关怀与服务
|
自然探索
|
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
资源运用与开发
|
尊重多元文化
|
环境保护
|
三、坚持以“经验”为课程价值的核心
(一)“经验”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二十世纪初,杜威超越了西方长期以来给予还是建构的对立课程观,超越的关键就是“经验”。在《儿童与课程》中,杜威既不满于无视儿童的末成熟性,又不满于把儿童伤感地理想化。他认为,注重现成东西的传授的观念,即教材中心主义,忽视了儿童的末成熟性;而只注重儿童自身活动的儿童中心主义者,只局限于他们的生长,把儿童的生长与社会的因素孤立开来。
在杜威看来,儿童中心课程与教材中心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有着公分母,那就是经验。两者的实质都是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公开声称它是活动课程,而教材课程归根结蒂也是证明活动课程。例如,什么是语法?语法不过是人们想要说话确切的行为方式。什么是几何学中的π 公式?π 只是一个人们要去求圆周长时的行为方式。因此,课程的争论要害并不在于如何去构想课程的本质,实际的要点是如何组织课程。组织课程的关键,当然就是关注儿童的实际经验。
(二)新课程整体结构的变化
改变单纯注重学科知识的偏向
课程 :经验课程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学科知识 学科活动
(三)在学校层面完成活动类课程的整合
——特定阶段的较高要求
四、鼓励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模式
(一)课程区域推进的总体策略
广泛探索—深度开发
学校开发—区域推进
重建制度—提供框架
(二)经验类课程实施模式的多样化
1、基于问题的学习
以问题为驱动力,以培养学习者的问题意识、批判性的思维技巧、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它包括四个步骤:寻找问题、界定问题、提出假设、选择假设
2、基于项目的学习
是一种教和学的实践型模式,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或原理,旨在把学习者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之中,让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新知识和提高的完成项目任务的能力为主要成就目标。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更多地偏重于操作和实践活动。
3、角色换位模式的学习
就是将学习者置于具体的认知情景之中,并让他们扮演情景的一个角色,让他们更真实地融入到情景任务中去,进行从局外人到剧中人角色换位的思考,体会情景任务的性质,体验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的全过程,建构个性化的知识与能力。
在角色换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遇到的是一个包含有未界定的任务情景,而这个任务又是学生最终要进行界定、全面描述和采用适当的方法准备完成的。比如,进行观察、建立假设、界定任务、收集信息、运用批判性思维评判先前假设、提出适合任务情景的实现策略、在可以保证达到理想效果的前提下通过合乎规范的方式修正先前假设。
例如,社会研究课上,要求学生充当社区里的律师,并设计让他们收到了来自于一个仇恨集团要求游行许可的申请书,这些律师们于是就要求根据第一修正案对他们的申请做出有理有据的答复。
艺术课上,老师要求中学生充当艺术家的角色,要求做用水彩画静物画的尝试,并评价两者效果的异同。
语言艺术课上,老师让中学生充当剧作家的角色,要求他们以剧中角色的身份给一出戏剧配一段对白
数学课上,老师要求中学生充当数学家的角色,在一起纠纷审判中做专家证人——出庭双方争论的是一家卡车公司是否为一家化工厂的工业生产流程运送了足量的化工原料——因为这涉及到卡车不规则的货箱体积以及化工原料消耗量的计算问题。
4、独立研究模式的学习
就是学习者主要是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在正规的学校,按照自己学习的进度、在自己规定的时间里、自己学习阶段时间内所选定的课程。极其个人化的独立学习方式要求参与的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勇于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因为他们往往要能够在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中维持自己学习的正常进行。1972年,马萨诸塞州最先在美国的中学实行独立学习计划。纽约州紧随其后,于是独立学习计划在全美的多数州的中学实行。现在这些学校正在设法使独立学习计划面向越来越多的学生。
就是学习者主要是在自己的家里而不是在正规的学校,按照自己学习的进度、在自己规定的时间里、自己学习阶段时间内所选定的课程。极其个人化的独立学习方式要求参与的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学习,而且还要勇于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因为他们往往要能够在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中维持自己学习的正常进行。
1972年,马萨诸塞州最先在美国的中学实行独立学习计划。纽约州紧随其后,于是独立学习计划在全美的多数州的中学实行。现在这些学校正在设法使独立学习计划面向越来越多的学生。
独立学习计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育合同 ,另一种是能力拓展。前者是学生跟学校签一份教育合同,申请在学校的教学地点和教学时间之外完成一部分学习科目的自学和考试;后者是学生选定一个专题独立地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5、案例研究模式的学习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极力倡导这种教与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即范例),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儿童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提高和发展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
案例研究模式的一般步骤是:①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选好“案例”;②教师讲解作为“案例”的“典型事物”;③讲清案例的类型和种属关系;④引导儿童掌握与案例同一类知识的联系和规律性所在,由点到面,联系实际,提高儿童创造运用知识的能力。
6、自由学习
自由学习(Freiarbeit)是德国开放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当今德国真正实行的分层次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自由学习是指学生依据课程计划的要求,有选择学习活动的自由,它包括: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学习速度的自由、选择学习形式的自由、选择学习地点的自由、选择组织形式的自由、选择接受帮助的自由。自由学习己成为德国教育改革的新热点。如1997年巴州主体中学的新课程计划中的“基础和主导思想”强调了开放教学形式的现实意义,并指出“课程计划内容也可以涉及材料辅助学习、星期计划学习、课题学习以及分站学习。
其中课题学习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以课题为核心,综合各科教学内容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这种学习形式包括选择课题、制定课题计划、开展课题研究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等几个步骤。选定课题后,学生应对有关课题的各种问题充分了解,并通过对这一课题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进行课题设计,同时根据学生各自的愿望、经验和兴趣把课题划分为不同的子课题,分组进行研究。每当一个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就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在展示结果时可以采用粘贴画、角色扮演、学术报告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五、多层面推进队伍建设
(一)教研员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二)学校课程研究组织的建设
(三)社会化专业支持队伍建设
谢谢合作!
Email: 1712791682@qq.com
电话:18951639605
WordsFromNot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