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建邺区以“基于三新背景,学业质量观视域下的实验教学新探索”为主题,组织全区生物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共同探寻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路径。
活动中,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的任飞老师与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程凡老师,围绕《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任飞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复杂的生物实验设计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探究实验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推理、质疑、批判等科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也得到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有所提升。


程凡老师的课堂风格扎实严谨,强调实验教学中的规范操作。他对每个关键步骤的意义和目的都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清晰理解。在实验过程中,程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此外,程老师在实验材料选择上进行了创新,引入铜钱草这一入侵物种,使得实验材料得到了丰富。

教学展示结束后,区内五十余位生物教师围绕两节课例展开了深入研讨,积极交流听课心得和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区生物教研员柳衍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系统点评,高度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她指出,程凡老师的课堂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规范性,注重引导学生基于实验证据建构生物学核心概念,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探究味;任飞老师的教学则立足学情,问题设计富有思维深度,并通过有效的脚手架支持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课堂中创造性地引入AI情境来辅助教学。两节课例不仅展示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与逻辑性,也为我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范例。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为我区初中生物教师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依托"问题驱动-课例展示-专题研讨-成果辐射"的闭环教研范式,教师们围绕“三新”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这个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持续优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相信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实践,建邺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将继续走向深入,为培养具有更高科学素养的新时代学子做出更大贡献。
(供稿: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 王颖、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