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领会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标理念的相关精神,积极践行学校“好课立人”的推进实施,提高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语文组于2023年10月17日开展教研活动。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课前解读】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表明,中年段的学生需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堂呈现】
第一堂课由三年级组丁海慧老师执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一课时。丁老师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确立了“根据题目、插图和生活经验进行预测”的教学重点。上课伊始,丁老师就请出共读伙伴“萱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并引出本课的主人公——老屋。接下来的教学中,丁老师带领同学们依据各种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它请求老屋......因为......。”句式讲述相关内容。整节课目标明确,条理清晰,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了解了预测的方法,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第二堂课由三年级组濮小卉老师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课时。濮老师依据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写景文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目标。上课伊始,濮老师首先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点,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西沙群岛,接着帮助学生理解“富饶”的意思,并将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补充完整。接着,濮老师通过图片展示、朗读指导等方式带着学生感受“海岛”“海水”“海底”的景色特点,提示关键语句理解文段内容,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引导学生边想边说,创设积极的交流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写景文章抽象的画面美,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后,语文教师齐聚教研中心展开研讨交流。首先,丁海慧老师阐述教学目标,讲述教学思路,回顾学生在课堂预测时根据依据,展开想象时出现的问题。语文组老师们一致认为要尊重孩子想法,引导孩子在合理范围内有根据地猜测后续故事的走向。同时结合童话故事,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基础上,还需要渗透作者的想法,把文章背后的价值观念告诉给孩子们。濮老师阐述整体教学思路。她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依据学生能力及兴趣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理解文章内容,借助语言支架,丰富语言形式、感受语言魅力。研讨时,组内教师各抒己见。孙苗苗主任提出在课堂教学前要找到班上学生的痛点,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陶沙老师指出在生字教学中,要预留充分的时间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笔画的书写。陈天妮、骆雁、祝琳婧老师纷纷出谋划策,分享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最后袁哲副校长指出教学研究旨在让老师们更好学习、学生们更好成长。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四个意识”,即儿童意识,资源意识,亲历意识,质量意识,真正做到“精心设计,提质增效”。“为素养而教,为迁移而学”,本次语文组教研活动是教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有效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今后,老师们也将深读课标,深耕课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课堂,让儿童的生长清晰可见。(撰稿:张晨宇 编辑:董晨 审核:袁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