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
——建邺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成功举办
2021年5月17日下午,为推进区域美育发展、发挥课堂美育效果、创新美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交流各校研究成果,特组织开展了“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建邺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全区小学美术教师和部分初中美术教师齐聚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参与本次展示研讨活动,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
教改是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的基本途径,建邺区自2020年下半年起各学科已开展一轮新的教学改革。近两年主要围绕“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这一区域教育教学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儿童”站在课堂学习的中央,让“创新”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追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同时,必须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管理机制的科学化进程。
围绕本次主题,南湖一小韩梦雨老师、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徐扬老师、致远外小马田老师分别展示了三节精彩的美术课。韩梦雨老师执教了二年级《机器人伙伴》,本节课以生态南湖机器人制作的视频导入,为路面环卫机器人设计制作外形为任务驱动,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设计机器人外形,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制作动物类、人物类、异形类机器人,利用纸盒拼摆、粘贴、添加装饰等环节,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畅想机器人的功能,用综合材料粘贴,做一做、说一说,让学生制作的机器人外形真正的穿起来并进行展示,学生在讨论、互动、动手实操过程中成长,获得自信。
徐扬老师执教了三年级《远古的动物朋友》,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出发,基于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设置了本节课要学生完成的主任务:抓住恐龙等远古动物的外形特征,用轻粘土捏制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设计了推进学生学习进程的U学单,分为课前准备:查一查,连一连;课内研究:拼一拼,说一说;课后评价:比一比,评一评三个部分。继而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框架和思路:由任务驱动,进行三元素五步骤流程,在教学相长中达成三优目标。
马田老师执教了三年级《天外来客》,课堂通过一系列情境活动:外星猜想,趣味导入;外星探秘,观察尝试;外星护照,主题创作;展示分享,体验成功;外星接触,展望未来,一步步引导正确的想象创作画方法。为了提高教学示范效率,马老师还将“电脑绘画”软件引入课堂辅助教学,师生在屏幕上多次互动添画、改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和联想,激发了创新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为美术课堂注入了生命活力。以非凡的想象力把科学幻想中的情景用画笔描绘出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创意的火花不断燃放。
三节课后,南湖一小季海霞副校长,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丁亮亮副校长,致远外国语小学骆巍副校长分别结合各校创新课程的建构与实施进行了分享。季海霞校长分享了南湖一小的办学理念“生长教育”,“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跨界学习”则是南湖一小践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据孩子的不同实际,开发适合他自己的独特的“生命图景”,让教育真正回归儿童。在改革创新“学科背景下的跨界学习”背景下,一小的生态南湖系列机器人融合了综合实践、科学、信息技术以及美术学科,需要强调的是:“学科融合”指的是以各学科的独立性为前提对课程内容进行多维、多向组织。季校长强调:主导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只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最后季海霞校长提到“跨界”的四个内涵是跨学科之界、跨教材之界、跨区域之界、跨身份之界。“学科融合背景下的跨界学习”指引我校的师生,从“为了学科”走向“为了学习”,重塑课程体系,让每个师生成为终身学习者、思考者和创新者。
丁亮亮校长从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Tri-U课程”出发,以美术课堂教学改革为例,倡导全员参与,全优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最优发展,为孩子未来的更优发展提供帮助。河西南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我校的课程理念,开始了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基本的Tri-U课堂教学范式:“一三五”Tri-U课堂教学范式。 “一”是“一任务”,每节课基于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任务驱动,聚焦一个能力训练点,让学生一课一得。“三”是“三元素”,每节课的设计要涵盖三个基本元素:①一次学科综合能力的展示;②一次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③一次有效的当堂评价反馈。“五”是“五步骤”,每节课的教学分为五个基本步骤:课前准备、情境导学、合作探究、评价反馈、拓展延伸。
骆巍校长就致远外国语小学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程实践进行了分享。和儿童站在一起,回到支持儿童创意学习的课程建设的原点; 以儿童为中心,使之成为创意学习的课程开发的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点燃儿童创意学习的无限潜能; 以生活图景为资源,搭建创意无边界学习平台。让“创意”贯穿于学校课程之中,将学校课程分为国家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两大类。在校本课程中重点开发了三类课程,即成长体验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创意工坊课程,形成整体的学校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采用统整与拓展的方式。以欣赏的态度去感受;以开放的心态去想象;以赋能的探索去行动;以价值的理性去分享。
本次活动特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琅琊路小学黄黎敏老师进行了精彩细致的点评与分析,黄特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形式给予了高度赞赏,对三节美术课的教学特色进行了肯定,纸工、泥工、绘画不同的表现形式各有特色,既源于生活,又立足当下。关注了学生思维,深度拓展,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黄特提出当今的美术教学我们更应该关注知识间的关联性、系统性、融通性和生成性,既要立足教材着眼课程,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美术素养。
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开展进行总结与肯定,建邺区美术教育一直秉承传承与创新并举,“创新”的分量其实很重,让我们回归本真课堂,从儿童学习生活出发,关注过去、关注现在、关注未来。(撰稿 马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