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建邺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03-21

2025年3月21日上午建邺区高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在南京市金陵河西分校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主题开展,旨在深入研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全区中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路径。

活动伊始,南京市金陵河西分校徐婷老师为教师们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LLM原理——从文学探索大语言模型的创造力边界》课堂伊始“文学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AI与人类创作的作文,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二者的差异,并对大语言模型的原理进行了细致讲解。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AI与人类写作的本质差异,并实践优化AI文本的方法。这堂课不仅揭开了大语言模型的技术面纱,更传递出深刻的教育启示:在AI时代,比掌握工具更重要的,是守护人类独有的创造力与生命体验。正如徐婷老师所说:“当学生将‘踩在松软泥土上的咯吱声’等个人记忆注入AI改写任务时,机器生成的文字便有了温度。”

随后由南京市金陵河西分校李楠楠校长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角色重构与实践探索》的专题讲座。李校长以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重构”为核心,系统阐述了生成式AI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人机协同”的未来教育图景。李楠楠强调,未来的教师将是“人机协同的教学导演者”,需擅长调配AI工具链,构建“智能乐团”。例如,在编程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用AI生成基础代码,再自主优化算法逻辑;在项目式学习中,AI提供素材和数据分析,教师则聚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协作能力。“教师不会被AI取代,但善用AI的教师将率先进化。”



两场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河西外校的贾征老师表示:徐婷老师的课让我们看到AI的文学潜力,李校长的讲座为教学转型提供了落地路径。对于人工智能的教学,我们不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天花板,而是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还AI伦理深有感触:“技术再强大,也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和创意——这是我们作为未来创造者的价值。我们不仅要拥抱技术革新,还要守护教育本质

活动尾声,徐婷老师引用课堂金句:“语言模型只是工具,而你们是执笔书写文明的诗人和工程师!”李楠楠校长则展望:“从蒸汽机到生成式AI,变的工具,不变的是人类追问星辰的勇气。”两场活动不仅为所有建邺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打开了AI教育的新视窗,更传递出深刻的教育哲学:在智能时代,技术与人文的平衡,才是教育永恒的命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