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片区活动周系列报道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1-11-19

第一片区:立足学生生活,扎根美术课堂

为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创新课堂新样态,实践“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职初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特举行建邺区小学美术“魅力课堂教学展示”专题活动,第一片区的活动主题是立足学生生活,扎根美术课堂2021年11月15日下午,第一片区线上教研活动准时开展,片区内美术教师全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第一片区活动主要内容是观摩学习三节展示视频课,课后教师点评及片区内教师研讨,第一节由新城北校区的潘云老师执教二年级《老人和儿童》一课,潘老师以学生最为喜欢的迪士尼玲娜贝儿导入新课,巧妙设计玲娜贝尔的放大镜和兴趣班趣味情境,以老人和儿童的面部表情、人物动态和服装层层递进,示范环节以多样的发型、表情和特征清晰的呈现了老人和儿童的绘画造型方法,课堂自然流畅,充满童趣的感染力。课后,潘老师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并进行了教学反思,潘老师在磨课过程中对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进行了删减,以更好的呈现学生的作业效果。

新城北校区的管苑岚老师针对潘云老师的课也进行了精彩点评,管老师指出,潘老师作为一名新教师对课的想法和创意非常多,对于课堂的氛围感的把握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在师生互动环节多加调整,扎实的扎根美术课堂,相信潘老师可以更好的构建简洁高效、条理清晰的美术课堂。

第二节课是由金中河西分校小学部的董心然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机器人伙伴》一课,董老师以活泼动感的机器人舞导入新课,邀请机器人小Q介绍,机器人以外形分为仿人、仿动物和异形机器,并在示范环节中化繁为简,以几何形的彩色纸通过转方向和变形状来构造机器人的结构,添画机器人的独特功能,将机器人伙伴的主题贯穿全课。课后,董老师针对本课的思路进行了教材和教学重难点的梳理,反思总结例如在总结和作业环节的时间分配需要更充分一些,示范的讲解也可以更详尽等。

金中河西分校小学部的陈天岚老师针对董老师的一课进行了点评,陈老师从本课教材分析和新课标的解读入手,肯定了董老师精心制作的教具和创设的良好课堂氛围,整节课是一节重主体、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课,希望董老师在作业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机器人进行更为大胆的想象,丰富学生作业的呈现效果。

第三节课由新城北校区的马英婷老师执教六年级《现代建筑》一课,马老师创设现代社区,争做建筑设计师为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现代建筑图片,了解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造型和功能,环环相扣的介绍建筑设计的重复、叠加、扭曲和架空四种设计方法,整节课教学内容丰富紧凑,流畅自然。课后马老师对本课进行了教材分析和反思,马老师指出本课内容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设计时马老师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式以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绘画和表现,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建邺实小分校的常乐老师在点评马英婷老师的示范课时指出,本课内容作为高年级的教学内容,其实是非常难表现的,想要上得出彩也非常不容易,可以看出马老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具准备,马老师教学语言流畅自然,教学环节衔接紧凑,展现了区内美术教师独特的课堂魅力。

点评结束后,第一片区活动主持人莫愁湖小学乐睿融老师总结了本次片区教研活动,肯定每位美术老师的精心准备,指出通过邀请三位片区内成熟型教师对上课的三位新教师进行点评的意图,希望成熟型教师向新教师学习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力,新教师向成熟型教师学习独特稳重的教学风格,在双减契机下,希望片区内老师能在每一次活动中共同锻炼成长。


第二片区:   创新教学巧设计,绽放课堂新样态

          ——“双减”背景下丰富美术教学评价方式研讨活动

2021年11月15日,为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创新课堂新样态,实践“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建邺区美术第二教学片区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

建邺区小学美术第二教学片区负责人刘欣然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山小学朱紫薇老师,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彭静老师,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杨夕老师分别进行了三节“精彩三十分钟”的课堂展示。

首先,朱紫薇老师展示了二年级上册的《诱人的瓜果》。朱老师以有趣的谜语展开了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游戏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瓜果的外形和特征,通过各种范例强调绘制瓜果的要点。课程展示结束后,朱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朱老师说:“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画出色彩丰富的诱人的瓜果,但是要出来一张完整的作业又是一个难题,这又牵扯到构图,所以我设计了二次作业,我用单个瓜果直接摆放拼贴,引导学生潜在的构图意识,注意瓜果的大小关系,前后遮挡关系,学生对这样的环节设计兴趣很浓,最终作品较之前的画面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随后,南外河西一附小的杨夕老师展示了四年级上册的《车》。杨老师创设了神奇校车的有趣情境,以游戏闯关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车的结构、功能并做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科学合理设计学生作业,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评价学生作品。课程展示后,杨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杨老师说:“经过第一次试上我发现学生虽然都可以画出车的造型,但对于车的造型比较单一,我准备了大量复杂的范画,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合最近的“双减”政策,我意识到不能一味的去给学生加量,要抓重点,减负担。深思熟虑后,我把复杂的范画删掉,改成用简单的图形来概括,让同学们根据简单的图形去想象和添加车的结构。学生还可以自由组合图形去设计车,学生的自主能力被调动起来,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激发,有效推进了后面环节的顺利开展。评价环节已未来车城为情境进行作业评价,学生代入感强,沉浸式的进行作品评价。”

最后,彭静老师展示了三年级上册的《天外来客》。彭老师创设了神州十三号在外太空奇遇的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外星人博物馆、艺术家作品、电影厅中的影视作品认识了解外星人,通过不同形象外星人的对比,给予了“加加减减”、“改头换面”、“夸张变形”三个锦囊并示范了如何用没骨法、勾填法和综合法表现出有趣的外星人,以展示站的方式评价了学生们的作品。课程展示后彭老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彭老师说:“我尝试着用电影大片中出现的外星人形象贯穿在整个课堂,让学生在主题式的课堂中,学会自己去探索外星人的创作方法。电影动画也正是符合儿童们的兴趣爱好,从影片中的外星人去寻找和分析外星人的创作方法。我尝试着借鉴手机AR软件,设计了一个欢庆舞蹈会,让这些学生们画好的外星人形象从画面中立了起来并跳了起来。为学生创设更有趣的评价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能像动画设计师一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欣赏完三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刘欣然老师组织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南外河西一附小的章煜老师对杨夕老师的《车》进行了点评,对杨老师关注课堂的细节、关注教师示范细节、关注学生评价细节的“三关注”给予了肯定,同时对杨老师课堂教学中表述语言和语速过快等问题给予了指导和建议。

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的翟建云老师对彭静老师的《天外来客》进行了点评,称赞其课堂情境创设好、课堂气氛活跃,将水墨画与现代绘画相结合并现场示范水墨作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其重点,同时对于教师课堂录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刘欣然老师对朱紫薇老师的《诱人的瓜果》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朱老师认真备课的态度,称赞朱老师能在磨课过程中用心、细致的发现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反思调整,运用静物写生的构图表现瓜果组合的作业设计角度新颖,同时对于本节课评价环节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第二教学片区负责人刘欣然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丰富评价方式,绽放课堂新样态。


第三片区:关注文化传承,探索美育路径

为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研讨创新课堂新样态,实践“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教师搭建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2021年11月15日下午,建邺区小学美术第三片区“魅力讲台教学展示”活动成功在线上开展,片区负责人马田老师主持了本次教研活动。

传统文化丰富的美术元素为美术课程提供了资源,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深度挖掘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美术精华、审美情趣,加强文化资源与美术教材的链接与融合,在体验和理解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拓展儿童的艺术表现力。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如何充分运用美术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发展,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有效提取美术传统文化要素,合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与现代艺术媒材进行开发、共享、实践与创新是老师们常常思考的方向。今天的“魅力讲台展示活动”三位老师努力探寻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用儿童的眼光去解读传统文化,并借助富有童趣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孩子们心中的文化瑰宝。   

第一节新城南校区的魏朝君老师执教了二年级《醒狮小挂件》本节课选定以醒狮这个主题表现小挂件,画做结合,将小挂件与中国传统文化醒狮及中华传统节日结合,想要展现一节具有传统特色的小挂件。教学环节中拟设情景,以一个打败年兽的故事贯穿前后,外形上编了一个小口诀帮助学生画醒狮,纹样和色彩上赋予了一种能力,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作业上小组合作分层作业,可以选择单独,组合或环绕做醒狮小挂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主题的小挂件,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魅力,感受到小挂件也是祝福的传递,体会到又画又做一个醒狮小挂件的乐趣所在。

第二节华山路小学崔敏老师执教了三年级《怪兽奇想之山海经在弘扬传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崔老师以山海经为线索,以水墨画为载体,展现了一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怪兽奇想”美术课堂。课堂最初,崔老师以“山海小镇”上一则“古书修复师”的招募令将学生引入了《山海经》的世界。之后,崔老师又以破解锦囊的形式带领学生探索了《山海经》中不同怪兽的构成方法,学生带入充满东方色彩的神话幻境,于传统之上无限延伸想象力的边界。学会了创造怪兽的方法之后,学生们创作了一个个造型各异、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怪兽”。从民族文化根源中挖掘中华民族特色,促进了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对山精海怪的形象设计,帮助学生提高了创作技巧、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有效地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节邺城路小学的熊寅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皮影戏》,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大胆创作、趣味表演,用视频演示、教师讲授、学生观察、师生互动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当下较为热门的密室逃脱闯关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了解皮影的历史、文化等内容,让学生在学皮影的同时,尝试创新表现皮影戏,并能融入现代元素,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

三位授课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思考进行了分享与交流,陶行知小学舒奇老师、金中实小王海莉老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今天三节精彩的课堂,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充满创意的教学设计,三位老师勇于创新,无论是材料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还是表现内容的创新,始终立足儿童视野,深入挖掘优秀美术传统文化资源与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儿童生活,通过校本化创意课程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在寻找、发现、思考、表达、交流、探究、合作和创造中中感受创意实践的乐趣。在进行传承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现代科技与艺术媒材,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接触点、融合点、创新点,富有童趣的进行艺术表现与创作,实现美术校本化课程最大的价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