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织,万物并秀,以“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为主题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承办。活动紧扣“双新”“双减”背景,紧盯教学改革目标,积极建立并加强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儿童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建邺区委教育工委肖大明副书记、南京市美术学科带头人蔡琳副校长、建邺区教育局小教科徐萍科长、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季慧敏、区美术研训员丁圆圆老师、南外河西一附小郝玉梅校长和许岚副校长以及区美术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南外河西一附小刘欣然老师执教《鸟的纹样——美龄宫屋檐上的精灵》一课。通过欣赏感受,设计体验,设计组合等赏析创作环节,与学生共同感受瓦当的纹样之美,在学习简化概括,夸张变形,添加组合的基础上为美龄宫的屋檐设计全新、独特而有创意的“小精灵”图案。刘老师通过建筑文化遗产中鸟的纹样知识讲授,期冀同学们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文化之美走向世界。
第二节课由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马田老师执教《各式各样的椅子》。马老师以“魔术”的形式导入课程,展示从平面纸张瞬间到立体纸椅子的趣味变化,在情境化认知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本节课马老师关注儿童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感受椅子里的东方美学,了解椅子的发展历史与艺术特点,鼓励学生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共同探寻椅子的设计制作方法,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纸立体椅子。精美的教具,快乐的对话打开了儿童思维,一张张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纸椅子作品呈现在孩子们手中,此刻,每一位小朋友都享受着设计的快乐。
第三节课由南师附中黄山路小学项杰老师执教《广告和招贴画》。项老师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认识招贴画的特点,巧妙结合语文书中四大名著的文本内容,进行学科融合,凝练出广告和招贴画的设计关键点。以学习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商定创作方案,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最终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招贴画作品,学生们作品获得全场掌声。
三位骨干教师的展示课结束后,南京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蔡琳副校长为三节课进行点评。她认为三节课在主题选择、传统元素、创意激发、儿童视角等方面存在着关联却又各具特色。刘老师的课堂以“美化中国古典建筑”为主线任务,以数字组合的方式拆解教学重难点,使得学生在创意表现之上又有所突破,学生多样化的作品呈现就是最好的体现;马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教育智慧和教学亮点,从对椅子基本结构的分析开始,概括、联想、添加、创造,一步步地对椅子的制作技巧进行拆分,学生尽情的遨游在古今中外的椅子世界中,他们的作品尽现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项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格外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以活动化的方式将美术元素融入课堂,总结出创作要点,并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学习单,分析思考后在进行创意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还意犹未尽,足以见得课程设计的趣味性。
随后,建邺区美术研训员丁圆圆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及总结,她分别用“锦上添花”“学以致用”和“大道至简”一针见血地形容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同时丁老师还围绕“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开展游戏化学习、跨学科学习、个性化学习、技术融入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反思性学习等等。总之,基于儿童的成长教师需要不断地发展教育智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美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幸福而又漫长的修行,同时教师的成长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程。(撰稿:陈佳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