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教学研究

第六盟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研训活动 在香山路幼儿园顺利开展

来源:香山路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8-10-26

2018年10月25日中午, 第六盟区“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研训活动在南京市香山路幼儿园展开,盟区内七所幼儿园的近150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研训活动共三个环节:首先,领衔教师陈贻莉老师通过案例展示了三位老师日常工作的状态,引发了现场老师们的思考。针对老师们教育教学中共同的困惑,陈贻莉老师从多角度对比“传统课程”与“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的区别。“传统课程”忽视幼儿自发的游戏,认为游戏与课程是割裂的,传统课程内容比较固定。“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将游戏作为课程的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重视幼儿的自主探索、相互交往和学习过程,注重发挥个体的优势。教师角色是观察者和支持者,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并对幼儿的探究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以创设更加适宜的环境。

接下来的案例分析环节中,主持人陈贻莉老师通过“传统课程设计”与“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两个具体课程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让现场的老师感知理解到两种课程内在的本质区别。生动的案例也让在座的所有老师产生了共鸣,在案例的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反思。“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的主题活动更加体现了幼儿的探究和学习,让幼儿领悟到探究的力量,体会到生命的萌发与终结,感受到材料、自然和人的不断转变,幼儿成了课程的主人,他们是课程的创造者。现场,通过五个问题引导教师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关注的内容:1、这些课程计划隐含的教育目标是什么?2、教师如何理解幼儿的学习?3、每一份课程计划中有哪些需要幼儿感知的方面?4、课程计划如何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融合在内?5、教师如何理解自己在幼儿学习中的角色?积极地促进教师思考如何设计“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旨在通过有效反思逐渐改进教师教育理念与行为。

第三环节,针对目前“以儿童为中心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陈贻莉老师具体地提出了十二个改变现状的技能,如:重新唤起幼儿和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重温幼儿园课程的理念、满足幼儿对活动时间的需要、强化幼儿的合作、反思自我等。这些实用的建议为老师们的课程实践明确了方向,引导着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改进教育行为。明晰了我们在课程实施中的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讨的推进,活动渐渐走向尾声,然而现场老师还意犹未尽。陈贻莉老师现场总结: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其关键在于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和渴望。希望教师放慢脚步,更好地利用自己身边、幼儿、家庭和社区的已有资源,更细心地观察、批判性思考,激发起我们对幼儿的新热情。

通过本次研训,教师们对“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们在理念学习、案例反思的过程中,又一次获得了对课程理念的感悟和提升。研训结束后陈贻莉园长也为盟区内各家园布置了小任务,通过反馈表反思课程设计及实施现状以及当前的困惑,提醒大家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与改进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游戏与合作探究促进幼儿的经验生长。盟区研训是一种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的研讨活动。我们将不断前行,积极实践“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设计与实施。  (信息员:魏婷  李雯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