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下午,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一、二盟区联合教研在新城怡康街分校举行,主题是:“提问切入”之“课题评价表的运用”,第一、二盟区道德与法治的老师们参与了本次活动。在本次活动中,首先由第一盟区首席教师施红心带来主题为《提问切入学习能力养成评价》的讲座,施老师重点介绍了提问切入学习能力养成的三张评价表,分别是《提问学法学生自我评价表》、《提问教法教师自我评价表》和《学问课堂听课评价表》,并就如何使用这些表做了详细的介绍。...
2018年12月6日,道德与法治第四盟区的教研活动在新城初中黄山路分校如期举行。此次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南外河西刘婧婧老师在初一2班开设 “生命可以永恒吗”的新授课。与此同时,中华中学上新河刘圣祥老师在录播教室开设初三一轮复习法律专题一的复习课。 针对这两节课,第四盟区的老师小组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刘婧婧老师基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从解读生命密码、绘制生命轴线、...
12月6日下午,建邺区高中政治教研活动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本次活动分为开设课例、评课议课、交流讨论三部分。余剔非老师在高三(1)班开设公开课,课题是“辩证唯物论一轮复习”。余老师通过一段视频展开本课的复习,视频播放了双十一狂欢节销售火爆的同时,介绍了新街口商圈的销售情况。以往的双十一实体店受的影响较大,而今年,他们在增加用户体验、瞄准中高端消费群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一改过去“网购与商场你死我活的关系”...
11月22日下午,建邺区高中政治教研活动在建邺高中举行。本次活动分为开设课例、评课议课、交流讨论三部分。孙洪清老师在高一年级开设公开课,课题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孙老师用央视纪录片“一片树叶的故事”作为本课的导入,通过学生的观看,结合老师的设问:同学们对茶叶了解多少?视屏中出现过那几个国家的名字?茶叶的发源地在哪?视屏中有哪些相关的文化元素等等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及文化交流的意义。...
10月25日下午,南京市新优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在建邺初级中学举行,建邺区新优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参加了教学研讨。 第一项活动由建邺初中的黄培培老师开设展示课,教学内容为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促进民族团结》一课。这节课设计层次分明,从“爱家”感受友爱的民族大家庭、认识灿烂的民族文化、走近民族生活,学生感受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再以宪法这一根本大法的明确规定,确确实实看到国家将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10月25日下午,建邺区高中政治教研活动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举行。本次活动分为开设课例、评课议课、交流讨论三部分。赵鹏老师在高二(7)班开设公开课,课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课堂上老师通过“汽车的百年变迁”,让学生在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汽车立场上进一步讨论其原因,从而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老师通过学生参与“吹气球比赛”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相关的哲学道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为进一步加强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研究,引导广大教师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握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我区举办2018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原创命题大赛。在收集了各盟区参赛老师的命题初稿后,2018年10月11日我们邀请了江苏省特级教师、中考命题专家王存贵书记为全区老师开设了题为《学科试题命制技术探索》的专题研修讲座。王书记开篇指明了开展学科试题命制研究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师学生发展,...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2018年9月27日,建邺区第一盟区、第二盟区伴随着秋风阵阵,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开展了了如火如荼的教研活动,来自金陵河西分校的钱雨婷老师和来自建邺初中的黄培培老师分别带来了《认识自己》和《促进民族团结》两节精彩的课堂,钱老师先是以“秋风吹”的小游戏,让学生对自己作出快速的判断反应,接着以“队长之争”的情景让学生去探究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随后以课前的小调查为主线,层层递进向同学们展示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9月20日下午,全体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齐聚建邺教师发展中心一楼报告厅,收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组织的2018中考质量分析,并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开展回顾与交流。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初三备课组长施红心老师从“团队合作、抓住课堂45分钟、关注分层”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去年一年的工作,其中优化使用智学网、加强变式训练等策略引起了与会老师的极大关注。江心洲中学初三备课组长翁丽娟老师做了题为《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的汇报交流,...
9月27日下午,建邺区道德与法治学科第三、四、五盟区全体教师在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举行了 “提问切入: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学习能力养成的实践研究”主题教研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首先,由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蒋琴老师开设了一节《维持秩序》的八年级道法学问展示课。蒋老师始终以学生的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课上围绕什么是社会秩序?为什么需要社会秩序?以及如何维持秩序?三个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展开,使得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抽丝剥茧的解决中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