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0-11

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

                ——莫小《安塞腰鼓》听后感

今天带着“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这个研究主题来到了美丽的莫愁湖小学。彭云老师《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引发了大家的争议,更带来给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如何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作为一名高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也想从今天听课的感受和平时的教学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课前

高年级的语文课信息量大,教材有一定的深度,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孩子在课堂上就很难跟得上老师、同学的节奏,也很难和老师、同学互动,教学的高效自然无法实现。例如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现代诗中,“战国编钟奏出的古曲,改革开放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滚滚春潮,祖国大地燃起的希望之火。”如果同学们在课前对“战国编钟”、“改革开放”有充分的了解,课堂上才能对“古曲”、“新歌”、“滚滚春潮”、“希望之火”有深入的理解。可见课前的一次预习十分重要。

把课前的预习叫做“一次预习”,源于彭云老师的课堂。记得彭云老师下课前给孩子们留的作业中有一条:请同学们回去后对这篇课文进行二次预习。也许是孤陋寡闻吧,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作业,也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是啊,“一次预习”孩子们还停留在自己的认识层面上,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老师的点拨和引颔下,孩子们对课文的内容或多或少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在这样的层面上进行“二次预习”,孩子们会有更多的收获,也为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储备。无论是“一次预习”还是“二次预习”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保证。

二、课堂

要想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炼,所提的问题一定要精减,块面一定要整合。彭老师的这节课在这三点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教学的流程清晰而简明: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教学生字词——初步感受重点段。让课堂教学回归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质朴。

开学初,我有几篇文章都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总感觉课文中孩子们读不懂的内容太多,值得咀嚼的东西太多,要说得太多,于是我们年级组也引发了一场有关“提高课堂效率”的草根研讨。潘特说得好:“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一篇文章到底应该教什么?什么才是文章的重难点?这些才应该是老师们应该在课前思考并付诸于课堂的东西。例如对《郑成功》一文的教学,课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郑成功是福建南安县人;第二至六自然段具体记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这是课文的重点;第七至八自然段简要介绍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发展生产和举办教育;第九自然段概括全文。全文结构严谨,清晰有序,叙述有详有略。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收复台湾的经过这部分,然而这部分的重中之重又是对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描写的部分。明确了教什么?明确了重点教什么?有“舍”有“得”,课堂效率也才能得以提高。

“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之以渔,终生之用。”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小学六年的语文课本里,其实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二百多篇文章归归类,如果我们能教给孩子们学习各类文章的方法,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率不是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吗?当然这是我的不够成熟的想法而已,如何实施?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方法的渗透,特别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必要的。在彭云老师的课上,我们还看到老师大量地以练习的形式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这引起了老师们的争议。有的老师说:“学生刚进入情境,老师突然将孩子们拉入习题中,语文的情境被破坏了,语文的味道不浓了。”也有人说:“孩子们会说不代表会写,练习还是必要的。”……潘特的话一语惊醒梦中人:“语文教学有三种境界。第一层面是语言文字训练层面,第二层面是文化传播层面,第三层面是审美文化的教育局面。”虽然我还不能深入浅出地诠释这三种境界,但是我觉得这三个层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所以我觉得在不破坏教学情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还是必要的,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应该也是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的有效途径吧!

三、课外

前面就提到语文的信息量大,包罗万象。特别是高年级的课本中,一首诗的学习往往会像一个点一样,辐射到一个面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六上第四课《古诗两首》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我们结合杜甫的另一首诗《春望》来教学,让学生体会杜甫在国家危难之时对着春日的花鸟流下眼泪时的悲伤和愤怒,从而更深地体会在这失地被收复之时杜甫的“喜欲狂”。当学习《示儿》这首诗时,我们又结合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诉衷情》来体会他的“万事空”,从而更深地理解“不见九州同”的“悲”!这些古诗都是我们平时在课外就背诵、积累过的古诗。试想如果孩子们平时的积累太少,谈何效率呢?恐怕连这样的教学流程都很难完成吧!

一点粗浅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李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