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一课时
一、齐读课题,简单了解青海高原:(加粗的字要求学生写在书上,并记住)
1、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
2、 年平均气温很低,昼夜温差很大,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度。
3、 夏秋两季持续干旱,甚至滴雨不下。
4、雷轰电击多:看视频——雷轰电击对树木的伤害。
二、 看《课前播放》幻灯片,读边塞诗词。
这几首边塞诗词一定要读得有感情,能感悟青海高原环境的恶劣。
想一想:3、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青海高原的环境?
生读后用括号标注,并读。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了这株柳?
第一句:柳树的高大和粗壮。树干粗壮,枝叶茂密。
第二句:柳树的颜色和树枝、树干的坚硬与粗实。
看图:铁锭,并介绍铁锭的特点——颜色黯淡,摸上去特别硬。
第三句:柳树的树叶颜色。
高寒:联系“胡天八月即飞雪”, 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很低,最低温度达到零下三十多度。
缺水:干旱。夏秋两季持续干旱,滴雨不下。
锻铸:锻,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使之变形;铸,是将熔化的金属水倒进模子里冷却凝固。(写在书上)
第四句:生命伟力。理解“撑立”——手掌用力就是“撑”的意思。
2、熟读第5自然段,知道这段先总写这株柳的整体外形,再细写枝叶的特点,最后赞叹。
四、练习朗读6、7、9自然段,第8自然段最后两个问句,
问号的作用,第8自然段写了什么?
五、练习朗读:
1、(1)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青海高原”读重音
(2)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一线希望”、“一片绿阴”读重音
2、屏显:师读前半句,指名学生读后半句,最后一句齐读。
“我” 不由得—— “哦”了一声;(指名读破折号后的四个字)“哦”读第二声
我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指名读)
“我” 知道——这株柳树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它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残,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精神!(指名读)
“我” 感叹——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示意学生起立读名读)
六、指导学生读一读下面几段话:
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飞:青海高原一株柳以顽强的生命力,伫立在青海高原上。暴风雪的虐杀、雷轰电击的摧残,它都坚强地挺了过来。它用钢铁般的毅力,超乎想象的韧劲,战胜了一切困难。这真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我要高声赞美你!
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飞:奥斯特洛夫斯基,他虽然下肢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超人的毅力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完成了一部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的“钢铁”就像那株柳树,抵挡着一次次严寒,抵挡着一次次干旱,抵挡着一次次雷轰电击。
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飞:“宇宙之王”霍金虽然全身瘫痪了,但他不正是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精神才完成了《时间简史》吗?虽然他在发现黑洞的大爆炸时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始终不断求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难道不值得我们感动吗?
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飞: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青海高原这一株柳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畏惧的精神吗?这一株柳在青海高原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也能顽强的生长,长得这么粗壮、坚实,难道不令我们震惊吗?如果我们也有这种精神,这世间还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
面对青海高原一株柳,我思绪纷飞: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像这株柳树一样,不退缩,不放弃,要学习它顽强的精神,勇敢地去面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它。因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坚信,只要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不轻易放弃,不向困难低头,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做一名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