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我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 吴鹃
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课程标准修订版的学习,听了专家网友对修订版课标的分析研读,自己对修订版课标也有了些许的认识和了解,体会了一些课标变化及变化的意义。让我感触颇多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修订版课标从“语言文字”的作用、地位出发,提出了语言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的要求。在前沿部分一段话中,三次提到了“语言文字运用”一词,可见,修订版课标特别强调“语言文字”及其“运用”,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语言文字”较之前的“语文素养”提得更明晰,更务实,而强调了“运用”,更加关注了语文的实践性。这是对语文的“工具性”的进一步落实。
其次,在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上,将原来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改为“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再次向我们指出,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再有,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而言,修订版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字数,显然,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这应该是首先照顾到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其次也是要求提高写字质量和让学生多读书。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同时,将识字写字表述为“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各学段要做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本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可见,修订版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小学阶段都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鲜明地提出了“多识少写”的思想。
还有,在教学建议增加了“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地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和“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等提法,把教会学生学习、研读文本、正确合理地解读文本,以及新形势下如何创新语文教学等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了出来,值得我们学习、思考和探索实践。
并且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提出“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来代替个人阅读。”“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同时对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读”还作了清楚地说明,这是对我们现今语文课堂上出现的不当做法提出的针对性的矫正。
总之,新修订的课标较之实验版,我认为更细致、更贴切、更明晰、更具时代感和具体的方向指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