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在“变”中寻求突破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3-20

在“变”中寻求突破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  陈媞媞

201231112号两天,由凤凰语文论坛举行的新课标专题活动,在南师附中新城小学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作为语文教师我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解读,受益匪浅。

陆志平教授解读新课标的“变”与“不变”着实吸引着我。他为我们出示了11组关键词:

1、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性质

这次修订,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

2、语文素养与养成——核心概念

这次修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提出 “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3、字量、字表、写字——汉语重要特点

 

旧课标

新课标

第一学段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第二学段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第三学段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会写

 

这次新课标对识字、写字能力这方面提出了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求“四会”。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字。附录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4、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汉语教育传统

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5、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创新精神

《新课标》很重视教师对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提出注重引导学生多读 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

关于课外阅读,《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虽然都是课标中规定的内容,但就如陆志平教授所说的那样要在学校中创造适合学生的良好阅读氛围。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时间专门让孩子阅读,可以共同读一本书,也可以自己选择,然后再利用部分时间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适当指导,当然也可以利用班会课时间进行好书推荐,每个月让学生轮流自己上讲台推荐所喜爱的图书,可以制作精美的PPT,形式多样,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和学校情况选择。目的是还孩子一片清澈的读书天空。

6、口头语言、文明交流——现代生活必需

7、综合性学习、积极提倡——新的学习方式

8、随文学习,指导点拨,实际运用

9、评价理念与方法——改革瓶颈

10 新的挑战——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总目标的最后一条: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11 教师素养——实施关键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