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奥体片片际教研之漫谈品读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2-03-20

漫 谈 品 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交流

金中实小 赵爱珍

新课标中就阅读要求在原有的“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增加了“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就此处的改动进行了分析,对“品读语言”展开了你一言我一语的研讨。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性,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积累、训练、感悟和提升。所以,阅读教学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关注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语言表达的精妙,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而学生学习的文本正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很好的范本。因此,要上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我们认为首先要引领孩子好好读文,在读文中细细品味揣摩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并积累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学以致用。

精妙的语言很多,但教学中我们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气,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力求做到让学生课课有所得。这样,细水长流,积少成多,我们就不愁学生语言干巴无味,学生写起文章,语言自然会生动起来。比如说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看似平常却能直抵文本内涵的语言,能够引发学生想象,能够拓展迁移,有利于学生积累内化的语言 ……

找准了语言训练点,我们就必须花时间引导学生读好、读透、读深,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句子表达的意思,还要知道作者怎样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也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拼读语言呢?

一在想象中品读。

 阅读教学中,想象是沟通学生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桥梁。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去体会蕴含于文章的深层意义,使文字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面对面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进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悟。同时,想象后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极好的契机。

二在联系中品读。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它往往是由一个词或一句话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加深对语句的理解和品味这样教学,往往能够起到“一个词句拎起一串的问题”的作用,既承接上文,又开启下文,令教学具有整体性。

三在创设情境中品读。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一般指模拟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方式来创设。创设情境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真实鲜活的情境中丰富头脑中的表象,调动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品味语言。

四在比较中品读。

人们常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管是不同词语的比较,还是相同词语的比较,它都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咀嚼词语,学会如何准确用词。这就是扎实的语言训练。

五在发现、表演中品读。       

小学语文面对的是“儿童”,对于“儿童”来说,好奇心总是最强的,他们喜欢发现,喜欢模仿,喜欢表演,他们自己发现的东西往往是最令他们兴奋自豪的。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孩子好动、好胜的特点,努力变换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有时可能需要教师的步步引导,有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品味,主动汲取语言的精华,让学生感受品味语言文字的快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