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新课标中的“变 ” 蜕化成教学中的蛹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沈音波
新课标重新修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提出 “语文素养”的概念,注重孩子学习方法的生成和习惯的养成。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关注了这样的关键词“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训练读和写
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和写。所以,解决了读和写的问题,就提高了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也就是学好语文了。
本学期在学习了新课标后,在读和写两个方面展开了训练。
在读的方面,课内读好词好句、《日游所诵》、古诗,课外读儿歌、绘本。
在写的方面:(1) 摘录好词佳句,每周必须作读书笔记。在写话本上摘录好词佳句2-3次,早读课利用几分钟,读上一周摘录的内容,不断积累。 (2)写话,写1-2句,看到比较好的写话,可以读给全班同学听。(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班队活动往往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主阵地,教师可利用班队活动,开展各类竞赛。如诗歌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等。
二、培养好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对于刚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这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大多只有七、八岁,自理能力不是很强,一开始就要教会孩子做好课前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按课程表提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检查所以的文具有没有带齐;每一节课前应把本节课要用到的书本和练习册准备好,然后喝水、上厕所,再去玩。一开始是由老师每节课提醒,然后设立组长,请组长提醒并检查小组成员有没有准备好。这样让孩子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形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一下专门开设了一节语文课。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首先,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引导学生参加班上的共同学习活动。 其次,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新课程标准》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建立个人"评比"榜,开展"谁最闪亮",这学期我们设立了四人小组,开展了小组评比和个人评比相结合的方式,争取通过小组促个人更快成长。 再次在课的设计与安排上应尽量把课的重点安排在前15分钟里,后阶段设计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游戏,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听课质量。
(三)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
个能够认真对待写字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意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并及早提出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读书书写质量,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