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让高年级第一课时凸显年段特点——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之《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4-09

让高年级第一课时凸显年段特点

——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之《秦兵马俑》第一课时

教学片断一:预习检查有针对

1、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铜戈  军吏  战靴  擎着

教师出示正确词语,同桌互相批改、订正

2、指名请写错的同学说说自己错在哪儿:“军吏”的“吏”写成了“史”

教师相机指导:谁来解释一下“军吏”?

(“军吏”是指军队中的下层小官)

是啊,“军吏”是一种官职,古代当官的都要戴帽子,我们就把这一横当成他的官帽,下次就不会写错了。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就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不仅要预习,更应该有目的、有要求地开展预习。也就是说,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是零起点,它是建立学生一定程度的自学基础上的。因此,检查、反馈预习就是高年级第一课时教学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反馈的过程中,除了检验学生预习的态度是否认真、效果是否明显,有针对性地解决预习中学生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疑难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刚才的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先预设到学生在书写本课生字时,“铜戈、军吏、战靴、擎着”这四个词语可能会出现错误,批改后针对学生的错误(“军吏”的“吏”字)用生动、形象地将讲解进行指导,在生字词的书写掌握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片断二:词语教学有层次、重方法

(一)生字新词教学

1、出示生字新词:

   兵马俑  临潼  拱形  鸟瞰  

铠甲    队伍  军吏  翘起  

战靴    发髻  铜戈  擎着 

严峻    驭手  驾驭 

弓弩手  颔首 模拟  千乘 

2、指名带读,相机正音。

   学生出现了如下的读音错误:

(1)“发髻”读成了“发鬓”

教师通过让学生看图,结合旧知(“发鬓”以前已经学过),了解了“发髻”和“发鬓”在头部的不同位置,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千乘”的“乘”是个多音字,此处应该读成“shèng”

     教师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乘”字有两个读音,分别可以组成什么词,在组词的过程中相机解释“千乘”的意思,帮组学生辨析不同的读音

3、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交流解决:

颔首、弓弩手、擎着、鸟瞰等词语

   在交流、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作动作(擎着)、拆词解字(弓弩手)、找近义词(鸟瞰)、看图(颔首)等方法理解词语

4、齐读词语,加深印象

(二)四字词语、成语教学

1、出示词语

举世无双    所向披靡    南征北战    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拓展词语

(1)联系上下文:神态自若、惟妙惟肖

(2)找近义词: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3)找同类词语:请学生说出“南征北战”这类带有反义词的成语

★一篇课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算作生字词?以往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教师的依据不过是几本教学参考资料和自己的想当然。其实生字词应当是那些学生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说说自己已经弄懂了哪些词语,而是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后,还有哪些词语没有解决,通过大家的交流共同解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学习语文的方法。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已经掌握的技能来学习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就如同上面的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找近义词、拆字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新遇到的词语,学生不仅解决了生字新词,而且理解词语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学习词语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教学片断三:课文写法要渗透

(一)了解谋篇布局,知道文章怎样写?

1、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问: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因为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两大特点,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了,请你把它画出来。

2、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相机板书: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3、课文哪几小节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哪几小节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第2小节写了规模宏大,4-10小结写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作者把第三小节放在两部分的中间,有什么作用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承上启下,相机板书:过渡段)

5、根据过渡段的提示,请你给课文划分段落。(指名说)

★《课程标准》中对于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有这样一句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顺序是表情达意的,而且这里用一个关键词,要“揣摩”,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要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叙事、议论、抒情、说明等,可以逐步增加篇章的意识和概念。从这一要求我们看到它已从中年级的把握主要内容扩展到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也就是不但要知道主要内容,还要知道它是怎么排列的。《秦兵马俑》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很多特点,过渡段的使用就是其中一个学生较容易掌握的知识点。通过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断,学生在画句子,认清文章结构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作者匠心的写作安排,并会在自己以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二)课文就是例子,要学以致用

1、课文第2小节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的词句。

2、生默读课文,批注课文。

3、通过默读、做批注,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的数字,教师相机板书:列数字)

4、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写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让我们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相机指导朗读)

5、小练笔:

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请你用上下面的这些材料为它写一段介绍词。

名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位置:上海黄浦江边

高度:主体结构高350米,塔高468.9米。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写作方法。 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所以,我们要抓住课文阅读这个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课文第2小节是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典型范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作者运用这种说明方法起到的效果,还运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将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迁移。“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和写作间的紧密关系。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 

 

    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既是小学阶段学生语文能力的总结、内化阶段,又是小学升初中的连接点,因此,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老师们要把握好年级段特点,深入掌握课标要求,认真解读教材,凸显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升教学效果。

    从这样一节语文课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高年级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目标,核心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这个能力就指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每学一篇课文,每上一节语文课,我们的教学目标都要围绕它去确立,我们需要经常思考一下:阅读说明文,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阅读写人文,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作者怎样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阅读写景文、写事文、童话文等各类型的文章,教师都要善于启发学生去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做到敢放手、能收住,逐步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     

    二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俗话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高年级学生面临走入初中,大量的知识学习要靠自己去独立完成,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摸索一些学习方法,如读书、理解词语、自学字词、积累语言的方法等,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采用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会学习的习惯。

    三是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掌握语文这一工具学科。”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预习课文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各种体裁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