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03-23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南京市南湖第三小学  省特级教师  胡明艳

(区三年级语文教研活动讲座稿)

    语文课堂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关键是要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堂的境界应该是追求丰富的安静。“安静”就是潜心会文,精心读书,深入思考,耐心聆听,圈点批注,把阅读和动笔的时间留给学生。“丰富”是指思维的活跃,内心的涌动,思维火花的迸发,情感的蓄积,灵感的跳跃。

    中年级的阅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巩固与发展,同时又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础。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正确把握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并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是提高中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中年级是形成朗读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如:周菁老师执教的《水上飞机》在指导小海鸥和船大哥的对话非常到位,并注重提示语的指导,突出人物的语气,反复朗读体会,读出真情,读出轻重缓急,体现很好的教师素养。

    中年级的朗读指导必须把握以下两点:一是要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遇到难读的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二是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学生也想达到有感情地读,但怎样的读法才是有感情的?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地读,心中无数。此时,教师的范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教师声调、肢体语言、表情的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并有所熏陶和感悟,从而产生朗读的欲望,从模仿中逐步形成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会默读”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中年级的默读训练,要在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默读习惯的培养,做到不出声读。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默读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三是要注意学生默读后效果的检查,避免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如:金翊主任在这个方面做的非常成功,抓住“小骆驼由委屈到自豪”这样一条感情变化的主线,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沙漠环境恶劣的词语,来衬托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为学习下文作了很好的铺垫,发挥了很好的默读作用。另外,金主任的课堂非常注重听的训练,这一点是我非常欣赏的,也是老师们容易忽视的问题。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达成目标。如:金翊主任在处理第3、4自然段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读的有层次。我们教师就是要心甘情愿地“让学”,让自己的“教”为学生更好的“学”服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思考、真体验。通过读书、理解、丰富心灵,启迪智慧,让学生学会思考;有了思考再去表达、交流,增进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周菁老师的课采用有效设问,提示学生课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给学生留下非常深的印象,并且突出“总——分”的构段方式,能够注重言语形式的表达训练,也是值得肯定的。

     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中年级主要侧重段落训练。中年级的“段落”训练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提高中年级“段落”训练的实效,必须把握以下四点: 1、根据课文特点,突出训练重点。 如:有的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明显,可引导学生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只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段落即可。既要强化段落训练的意识,又不能面面俱到。2、分析写法,读写结合。在中年级的段落训练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是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可以先品析精彩段落的构段方式,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仿写练习,使读写训练落到实处。今天的两节课都安排了写的训练,在读写训练方面都落实的比较好。3、优化教学流程。为了体现中年级教学的年段特点,在深入理解课文时,要先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疑难问题从相关的自然段中寻找答案。4、培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既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段落训练的重点。在段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筛选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引用通畅、简洁完整的语言将主要信息归纳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将概括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