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我的内在需要
刚刚换了工作单位的我,有幸参加了建邺区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比赛。
本有一丝胆怯,一丝退缩,最终也硬着头皮上赛场。
备考时,便有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因为此前从未接触过此类比赛,所以不知道有哪些题型,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准备,不知道该看哪些书。面前一摞书,不知从哪本看起,考前临时抱佛脚,也不知道从哪儿抱了。诸多的“不知道”,让一向平和的我开始有些焦虑,主任和组长很关心我,纷纷给我支招。于是,静下心来,从《课程标准》开始看起。
一页一页读过去,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晓庄师范时就开始背这些理念了,而那时仅仅是背;在盐城工作时,参加过小学语文教师基本素养考核,也背过,150分的卷子,我考了147,全市第三,曾暗暗得意,甚至引以为傲。然而,那也仅仅是背,没有内化,没有变成自己内在的真正的素养,试考完了,我的脑子里还剩下多少知识?有多少变成我自己的知识?有多少是我不用翻书,信手拈来就可以用的理念?很少很少。继而,教了初中语文,离小学语文又远了些。
这次,看《课程标准》再也不是表面的记忆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些许真正深入的理解。
考试当天的清晨,我是被吓醒的。交卷了,其他老师都做完了,只有我才写了半面,一着急,醒了,看看手机,4点28分。重新躺下,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工作第7年的我竟如学生一般。
一个人赶往考场,公交车上还不放心地拿出《课程标准》念叨念叨,惹来不少不一样的目光,那时的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拿到试卷,课标、古诗词背诵、儿童文学常识、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案例分析,原来基本功考核主要是这些内容呀!一题题应答,总会碰到“拦路虎”的,有些懊恼,平时学业不精,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放在枕边,伴我好多个夜晚了,至今没看完,导致那三句话写反了两句。《人间词话》没看完,又开始拜读薛瑞萍老师《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老师说自己哪天不读书,就觉得缺点儿什么,读书可以使她安静下来,可以深入地思考。我想我缺的就是这份可以安静地读书的心。
考试归来,同事们问我考得怎样,我确实一点概念也没有。有的只是我要读书,读很多很多的书,不仅仅是读,还要读进去,要内化。有同事安慰我说,要对自己有信心。什么是信心?我一直认为自信来源于实力,没有那份实力,我永远心虚。从现在开始,把床头的那些书,一本本地静下心来,读进去吧!
所以,觉得自己很幸运,刚回南京工作,就有机会参加这次比赛。感谢区教研室组织的这次比赛,感谢学校给我参加比赛的机会,感谢领导与同事的指导帮助,无论结果怎样,我有了很多收获。我是个有危机感的老师,这次的比赛会让读书成为我的一种自觉行为。读书,会让教小学一年级的我更有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读书,会让我在工作与生活中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