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奥体幼儿园观摩学科、青优活动反思(一)
谈小班数学活动《过生日》
观摩了春晖幼儿园杨琪老师的小班数学活动《过生日》,我有一些思考:
一、创设情境,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主动探究。
活动的导入,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了小蜗牛和蜡烛的图,创设一个小蜗牛过生日的情境,自然过渡到动物朋友们要来选礼物、送礼物。教师选择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与发展特点,幼儿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看到这些颜色鲜亮生动的图很感兴趣。不但促进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还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以幼儿为本,激发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主动地学习。
二、活动目标的设置应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
第一条“在游戏的情境中,手口一致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和第二条“借助电子白板中魔术笔、遮盖等工具和无限克隆等功能,尝试按照实物的数量匹配点子”从认知与技能方面给幼儿提出要求,幼儿通过努力是能够达到这两条目标的要求的,难易程度是恰当的。第三条“能将自己的操作材料夹在夹子上带走”我有一点疑惑:老师的要求其实是幼儿操作时每一张桌子上的礼物都要选到,这里更多的是在操作层面上提出的要求,是数学活动中的跑组,而跑组的要求应该是在日常数学活动中进行规则的指导与调整,因此我认为该目标的制定还需斟酌。
三、选择游戏化的方式与幼儿积极的互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教师在活动的第二环节,运用了集体游戏的方式,请小朋友们给小蜗牛准备礼物,在游戏情境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活动充满了趣味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教师教态自然且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师的角色转变灵活,根据幼儿的需要有不同的角色定位: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新经验,推进师幼互动的进程。
四、现代化多媒体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运用了现代化的电子白板,无论是给听课的教师还是幼儿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课堂反映看来,孩子们跃跃欲试,都想上来玩一玩。电子白板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同时教师能够利用电子白板的魔术笔、遮盖工具、无限克隆等功能来讲解点数、实物数量与点子匹配,使得讲解更加生动,清晰,幼儿看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调动幼儿多元智能地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活动中,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幼儿的思维开阔,课堂气氛活跃,操作基本上是没有困难的,教师给与幼儿支持性互动,给幼儿鼓励,增添幼儿的信心与成就感。《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学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程度进行相应的经验总结及提升。我们要观察思考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例如在活动的讲评阶段,对于能力发展不强的幼儿,让幼儿去白板上操作,强化新内容。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出示数字6的实物与点子匹配,让他感到活动是有挑战的,将本次活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可爱的动物园》活动评价
活动名称是《可爱的动物园》,是由南京市第五幼儿园的教师执教的。教师是位比较有经验的,我还得多学习.就想谈谈我的一些较肤浅的想法吧:
这是一节小班活动,活动使用了电教化—白板教学.活动以躲猫猫的游戏贯穿。活动形式适合小班年龄特征。同时,选材又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小动物,贴近幼儿生活,符合认知再加上白板教学,幼儿非常有兴趣。老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猜猜巧妙地将目标蕴含其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有益发展。活动中教师使用地教学策略有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说说学法。白板的教学具有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特点。教师在操作时幼儿回答积极性很高.参与性高。幼儿能直观地了解到小动物的特点。
下面还想谈谈我一些不成熟地想法,首先我觉得以听觉的导入,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有些难?在幼儿回答时,比如蜜蜂幼儿就很难听出,而且幼儿对物体的认识主要还是具体形象为主,所以引用听觉是否合适?这节活动对幼儿的挑战是什么?整个活动到结尾我还不明白,感觉对幼儿难度并不太大.还有一点就是对于电子白板的使用.对幼儿的眼睛是否有一定的影响.,毕竟它也是一种类似电视的仪器.而且这节活动几乎20分钟一直在看,虽然白板教学很便捷.很新颖,但从幼儿身体发展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课尽量不用吧。最后谈谈活动中猜一猜游戏部分,活动分3个部分,听—看—喂食3个部分的动物是否要有关联性.比如在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教师准备的动物是否应有一些关联呢?或者比一个部位.如:头和头,脚和脚.这样不是更具体吗?幼儿也知道动物之间的关联和区别。这些想法并不成熟.只有想说一说我的想法和建议。
《朱家故事》活动评价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写语言行为的教育活动。而现阶段,我们所关注的就是怎样促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参与早期阅读学习。现根据以下几点,谈谈对本节活动的小小想法。
1、幼儿自主阅读
在阅读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创设让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这是将阅读活动学习的书面语言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自由地“接近”本次活动内容,观察自己的认识对象,获得有关信息。例如本节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自己观察封面和封底,猜猜故事说了些什么?为孩子提供了猜测空间,让孩子们自由的说着。但是为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的放手,还是需要教师巧妙而实在地起引导作用。从幼儿的回答中,显然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是否应该更具有针对性,为什么宝宝和爸爸都在妈妈身上?大家的表情一样么,为什么不一样?猜测之后,再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这实际上就是在幼儿观察认识接触到书面语言信息的基础上,由教师带领幼儿来进一步学习理解这些书面语言信息。教师在创造了带领、指导幼儿阅读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将要求幼儿掌握的内容贯穿到阅读过程中。例如本节活动中,教师出示了需要掌握的字词,并以字卡的形式贴于黑板上,采用了“平行”的方式,与幼儿共同讨论这些字词的含义。或许是提问不够针对性,“里面用了哪些有用的词”,幼儿并不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虽然教师已经用重音的方式给予了提示,但效果并不明显,多在教师的解释“教”,幼儿没有给出太多自己的想法,未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2。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每次的阅读活动都有一定的重点,事先教师理应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目的性的开展阅读活动,本节活动中,教师向幼儿提问,“朱”变“猪”的过程,从中知道了爸爸和宝宝们为什么变成了猪,并且除了人变猪,还有周围的事物也变成了猪,逐步过渡到猪变回人的过程,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点滴变化,找出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4、归纳阅读内容
归纳阅读内容是总结性的环节,它在于帮助幼儿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是整个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归纳总结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就本节课而言,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做总结,“说一说这个故事让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最后再由教师给予一两句,概括性的总结。不过,教师在这其中也要有引导性的语言提示孩子,让幼儿了解本故事的意图。而“所有的家庭应该家务事要一起分担,快乐时光要一起分享”, 幼儿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根据大多数的家庭情况看,幼儿在家不太会有做家务的机会,不是不想,而是家长的“不需要”,总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帮忙做家务,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现有经验,来谈谈帮助妈妈做家务以后,会得到的快乐,巩固掌握故事内容。
建邺区奥体幼儿园:高伟、李倩、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