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学科教研

建邺区奥体幼儿园观摩学科、青优活动反思二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0-05-10

建邺区奥体幼儿园观摩学科、青优活动反思(二)

 

综合活动:好玩的塑料袋

值得借鉴:

一、                     选材

塑料袋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选择塑料袋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和认识规律,幼儿兴趣高。

二、                     活动目标制定

1、                         本次活动目标制定较全面、具体。三条目标包含了三个纬度即:第一条知识角度;第二条是从幼儿的能力角度;第三条是情感态度。本次活动目标中知识目标有具体的量化要求;能力和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有明确的要求,具有操作性。

2、                         本次活动目标达成度高,教学的活动的目标较能体现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教学手段也围绕目标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三、                     教学组织有效

1、                                       教师的教学思路较清晰。教师教学的层次脉络清晰,由易到难,有浅入深,层层递进。先是引出塑料袋激发幼儿兴趣,接着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塑料袋,然后探索发现塑料袋的各种有趣的变形,最后发现塑料袋能发出各种声音的玩法。

2、                                       师幼关系非常融洽,教师能够创造相对的宽松教学氛围让幼儿融入。

3、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活动中需要幼儿探索和发现的塑料袋变形和各种声音的发出都是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给幼儿主体性发挥的空间。

4、                                       教师的教态好,活动中教师态度热情,语言富有感染力,高度,快慢适宜。

存在困惑:

以下的困惑是我个人在看课和反思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        目标的适宜度,本次活动目标的难易程度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次活动比较适合小班上学期的幼儿探索发现。

二、        选材上,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

三、        以下从各个环节具体来说,1、第一环节,出示塑料袋激发幼儿兴趣,本次环节只是一个过渡环节,我觉得没有必要花这么长时间来介绍,我在看课过程中本以为教师出示各种塑料袋让幼儿去猜测是什么塑料袋时是为了引出“标志”,但是直到这个环节结束教师也没有总结归纳。其实我想也许假如了“标志”可能整个活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没有挑战性,只是停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上;2、第二环节,观察比较自己和别人的塑料袋。这个环节中有一个细节,教师问;塑料袋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了很多,教师在这没有给幼儿归纳提升,也许像这样处理会好些,当有幼儿回答装水果。教师归纳:水果是吃的,这种塑料袋时食品袋,那还可以有什么本领呢?这样幼儿也许就了解得更系统清除。3、第三环节,变魔术,探索发现塑料袋的各种有趣的变形。这个环节中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变出各种有趣的东西时,教师也没有帮着提升和介绍给其他幼儿,只是让该幼儿进行展示如果这样处理:一位幼儿展示后,教师进行提升,他的方法是折,还是叠,还是揉,然后让其他的幼儿跟着一起学一学,会不会好一点。4、我个人觉得第三和第四环节调换一下,因为最后结束的环节是让幼儿变出小鱼的尾巴,然后做游戏结束活动,变出小鱼是第三环节的关系比较大,调一下后先探索声音的发出,在探索各种有趣的变形然后变出小鱼结束,过渡得就比较自然。

 

 

中班《没有声音的运动会》活动评价

早期阅读是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着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根据简单的观看执教老师的这节活动,谈谈对这节活动的小小想法:

首先《没有声音的运动会》这节活动选材很有趣,绘本画面内容比较丰富,可看可读的内容很多,故事充满童趣,很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运用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电子白板和情趣性的语言、游戏相结合,在活动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经验。在活动中执教老师目标明确,通过全家人为老鼠爷爷过生日为线索,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老鼠的动态及小老鼠与大蛋糕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感受到小老鼠为爷爷做大蛋糕的快乐。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多次运用启发启发提问法。

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通过使用启发提问法,启发引起幼儿的思考,例如:“在老鼠妈妈的指挥下,小老鼠们是怎么分工合作的?”“老鼠爸爸为什么要爬上梯子到面粉呢?”“你能用一个好听的字说说他们的动作吗” 这样开放性的提问都能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

 

二、现代化多媒体与教学融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运用了现代化的电子白板,无论是给听课的教师还是幼儿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活动中可以看出白板的可操作性和互动性,使得幼儿可以和绘本对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白板中的聚光灯功能为幼儿细致的局部观察提供帮助,幕布遮盖功能使活动有了神秘感和趣味性。

三、通过重点阅读法完成活动目标的设置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

在这节活动绘本可读可看的内容很多,但要在规定课时中完成有效教学,就需要老师事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分析绘本重难点,抓住阅读重点。因此在活动中我提些小小的建议建议执教老师在活动中突出重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最后律动活动《做蛋糕》是否需要,值得思考,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在阅读活动中画面重于文字,有时成人会受绘本文字的局限,忽略画面中的精彩细节,在教学中教师尤其重视引导幼儿细节的观察,在图片制作上对文字直接进行处理舍弃,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绘本的理解,很好的促进幼儿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大班综合活动:美丽的动物花纹

一、有关选材: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很受孩子们欢迎的活动,活动来源于教师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在五彩缤纷的装饰品充斥着人们眼球的今天,活动的设计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花纹、条纹”这类装饰品,将它巧妙地融合进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之所以说“巧妙”,是因为这位教师独具匠心地将这类装饰品还原,以“欣赏动物花纹”作为活动的切入点,一步步达成活动中所设置的目标。这样的设计不仅避开了直接出示装饰品的苍白,还进一步融合了科学和数学领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活动的选材方面,教师的确下足了功夫。当然,教师在这方面的细致还远远不止这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素材的收集又是让人眼前一亮。所以就选材而言,该活动是具有自己独特视角的。

二、关于目标:作为一个综合活动,该活动里面融合了科学、数学以及美术这些学科,从活动的目标来看,教师提出了“通过观察、欣赏不同的动物图片,了解感受各种动物花纹图案的特点”,并尽一步提出“启发想象运用各种方法将动物花纹进行迁移,对日常物品进行装饰”,所以该活动在综合的前提下,实际是更倾向于美术学科。这个活动的目标,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情感态度,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从目标的达成上来看,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思路非常清晰,正如目标里提到的,活动中,教师先请孩子们观察欣赏长颈鹿、金钱豹、斑马等动物身上不同的花纹,再请孩子们为动物分类(按照花纹的不同),最后再将所观察到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物品进行装饰。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在活动中明确体现了。

三、教学环节:观看了这个活动,相信很多老师都能感受到该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娴熟,在这个活动中,欣赏和归纳的环节再也不是教师出示平面的图片以及苍白无力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白板式”教学,在“为动物分类”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上来试着操作,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有兴趣融入到活动中来了。当然,这些并不是教师调控活动现场唯一的亮点,在该活动中,教师还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家”的氛围,重点体现在最后孩子自由装饰日常物品的环节上,很多老师会在这个环节发给每个孩子一件物品让孩子们自己装饰,但该活动的执教者却细心地将活动现场布置成温馨的“家”,让每个孩子自己去选取“家”中的一件物品来装饰,不仅如此,在提供物品的选择上,老师也是进行过精心挑选的,小到纸杯、相框,大到纸箱、T恤,其中还渗透了“合作”的意识。

四、我的困惑:该活动在题材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活动效果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作为一个综合活动,该活动还是有些值得讨论的地方的:以科学领域的目光来看,只是将动物花纹简单地归为“条纹、块状花纹、点状花纹”,是不是过于简单?同时在“为动物分类”的环节,教师所选取的一些动物,如蛇、瓢虫等不具有典型性,会不会给孩子在知识上造成一些小困扰?

 

 

建邺区奥体幼儿园:崔婷、陶涛、葛玮、孙凡、俞云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