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优秀青年教师好课展示之感想
——南京市第五幼儿园
今天我们有幸观摩了三节优秀青年教师的展示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发挥及其运用,三节活动各有特色。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在科学活动中是通过尝试、探索、发现来进行的。有人认为小班幼儿受年龄的影响,无法自由的活跃探索问题,更无法自觉地对某一事物进行长时间深入的探究,因而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以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幼儿跟前,把自己的想法、意愿强加于幼儿,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显然在这节探索活动中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选择了有趣的、浅显易懂,能联系他们生活经验的教材《好玩的塑料袋》,并给幼儿提供了足够的探索时间和机会,既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塑料袋的各种特性,使活动呈现愉快的探究和学习氛围。由此可见此活动是个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自然科学活动,这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探索环境的热情,而且养成了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习惯。
宋教师还将各个领域渗透到这个探究活动中,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等融为一体,体现了整合活动的教育理念。整个综合活动丰富多彩,气氛活跃,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既动口、动手,更动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活动最大的一个亮点便是让幼儿成为活动真正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者。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通过自身的实践完成探究,教师更是积极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去尝试、去发现问题,培养了幼儿发散性思维,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一个个的有效提问,将幼儿的好奇心一点点激发起来,这就是活动的价值所在。
我们对此活动的建议:
活动的重点不够突出,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不同的目的,会让活动看起来是泛泛而谈,不精细。一节课把最重要的目标落实好,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已足够。
这些就是本人对这节活动的个人看法,还希望各位老师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相互交换意见和建议。
早期阅读是一个具有独具规律的语言教育, 感谢陈玲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很成功的早期阅读活动《没有声音的运动会》。
活动共分为五个环节: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在开始部分, ,教师运动适当的教姿、教态,生动的提问,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初步了解画面内容做准备。
第二环节:自主阅读,探索画面基本意思。
这个环节是为解决重点计置的,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分步骤进行,运用了师生互动策略,除了老师的启发性提问外,还着重让幼儿参与提问,借此了解幼儿的阅读现状,知道他们还有哪些地方没搞懂,需要帮助。为下一环节做辅垫。
第三环节:师生共同阅读重难点画面。
这一环节是突破难点的关键。根据幼儿以直观体验为主的学习特点,为解决难点,老师按故事的发展情节,运用直观法、提问法,帮助幼儿仔细观察老鼠们这一角色的动态、表情,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最后,主要通过示范法,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给幼儿充分想象和体验的机会,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了学习难点。
第四环节:作语言示范讲述,归纳阅读内容。
为了让幼儿体验和感受阅读内容的完整性,巩固消化所学的内容,主要采取示范法,以教师的演示、示范讲述,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阅读的技巧,理解阅读内容。
第五环节:迁移经验
在突破重难点后,使学有所用,结合当代幼儿语言教育的整合观念,引导幼儿把阅读的故事内容迁移到现实的社会现象中,同时,还启发幼儿把掌握的阅读技巧迁移到日常生活图书阅读中,使幼儿在整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主阅读的能力,使整个活动得到进一步升华。
李敏老师的大班综合活动《美丽的花纹》充分运用了教学中的新手段电子白板,不仅活动上的有声有色,而且将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幼儿通过欣赏花纹,到动手操作,设计一个环境情节娃娃家,让幼儿去操作,调动了幼儿的情绪。
几点建议:
1、教师集体教学的时间偏长,可否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
2、很多幼儿的思维没有开阔,似乎受到了黑白色的局限,如何拓展幼儿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对于综合活动来说很重要。
感谢三位老师和我们分享这三节好课。
南京市第五幼儿园:蔡小荣、潘澜、邓璐、巫莉、杨洋、
李美霞、钟敏、李敏、李卌卉、李进凤、
吕玲、李倩、王纬娜、肖云莉、刘明红
20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