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妈妈与月宝宝》说课稿
莲花北苑幼儿园 韩敏
大家好:我是莲花北园幼儿园韩敏,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活动——大班数学活动《年妈妈与月宝宝》,希望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下面对我将从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及策略、活动反思等五方面展开说课。
首先,说活动设计意图。年历是生活中常见物品,当孩子拿到年历映入眼帘的就是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都是可挖掘的教育契机。大月、小月是一个生活常识,却也是抽象的概念,但借助年历上的日期幼儿可以比较并判断出月的大小。因此,我决定借助年历来和幼儿共同探讨大月小月的概念和规律。
其次,说活动目标。本活动从知识技能、策略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将目标定位为:1.认识年历,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天数不同。 2.通过观察、比较、统计、交流,了解大月、小月区别,发现规律。 3.在操作中能学会和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第三,说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方面,孩子事先应对年历有初步了解,知道年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等,不用过渡铺垫。其次,在年历的提供上,孩子事先收集的年历五花八门,经过筛选后,选择的这种年历画面比较清爽,干扰信息较少,且有一张12个月的完整日历,能够让幼儿对年、月、日之间的包含关系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第四,说活动内容及策略。
活动过程主要有以下5个环节:认识年历——了解大小月含义——归纳大小月规律——制作年历——展示年历。下面将结合教学策略详细展开介绍。
1.认识年历,了解年历上数字的含义,为幼儿借助年历认识大小月奠定基础。本活动中幼儿是借助年历来判断大小月的,这就要求幼儿要能解读年历上的信息。之前曾考虑过是否要把这个经验作为前期经验在活动前铺垫好,经过思考后认为活动设计应当是以幼儿实际经验为基础,为幼儿服务,而不是让幼儿配合活动设计。并且在对大二班孩子进行前期经验调查后发现幼儿对年历有一定认识,但不同幼儿对年历上数字的认识是存在差异的,对不同数字的认知水平也不同。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我就和幼儿共同探讨年历上数字的含义,帮幼儿理清数字的含义及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了解大小月含义。分以下几步完成:(1)故事引入,激发探究兴趣。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年月日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我设置了“ 年妈妈、月宝宝”相对具体的形象,并以月宝宝争论问题引入,旨在引起孩子的兴趣,并帮助幼儿理解其包含关系。(2)初步了解大小月概念。以“年妈妈”的口吻说出大小月的概念,更能让孩子理解和接受。(3)看年历,统计大小月。 继续以帮助月宝宝辨别大小月的情境引导幼儿,记录表的设计形式有利于幼儿发现大小月的间隔规律。
3.归纳大小月规律。《指南》中对大班幼儿的要求不是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是要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这一环节中通过记录表的呈现形式和“报月说大小”的游戏,启发幼儿发现并描述大小月的规律。在幼儿理解大小月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学习“数拳头”这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希望能够让幼儿更灵活的运用大小月。
4.迁移经验,作制作年历。幼儿通过制作年历对本次活动获得的经验进行全面的运用和巩固。将年历设计成不同的形式,既是想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也是希望暗示幼儿年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激发其创造性。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组共同制作年历,需要幼儿能在过程中进行合作和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5.展示年历,同伴相互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