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我的家乡”主题活动中,我们准备组织孩子进行亭子的建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担心孩子们搭不出来,于是我和同事们费尽苦心学习搭建。我们充分了解亭子的结构,研究了搭建的方法,终于在我们的教授下,孩子们很快学会了搭建亭子。看!他们每个人都搭了一座漂亮的小亭子。

可正当我颇有成就感的时候,何慕小朋友说话了:“老师,我看到的亭子是两层的,为什么我们的亭子是一样的呢?”听他的话,我陷入了反思,是呀,南京作为一坐古城,有着各种各样造型各异的亭子,可为什么我教给孩子搭的亭子都是一样的呢?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建构技能重要,还是他们的想象力重要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亭子是什么样的呢?我设计了调查问卷表鼓励亲子们一起去参观亭子,了解亭子结构,我在班级中创设了亭子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边搭建边观察,我和孩子们一起通过网络资源、绘本图书一起收集亭子的信息,丰富孩子们的感知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之后,孩子们跃跃欲试!

瞧!在这张照片中,孩子们有的搬来很多长板铺了厚厚的地基;有的在亭子里还搭建了小桌椅给游客休息用;瞧,远处的曹馨月把亭子建在了小桥上,桥下可以开船……孩子们就像天生的建筑师一样!毕加索说过,孩子就是天生的艺术家,我仿佛看到一个个小小建筑师,在绘制未来的宏伟蓝图。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建构活动亭子再一次启发了我,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支持儿童,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引导孩子学会观察,鼓励孩子大胆创作,解放孩子的手和脚,解放孩子的头脑。我们不要去小看孩子,而是应该像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要解放孩子的手和脚,解放孩子的头脑。建构游戏亭子虽然只是一个建构活动,可是他带给我的启发却非常深远,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相信儿童。孩子在游戏中他们闪烁的智慧、他们灵活的头脑,他们无限的创意,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我不仅要蹲下身子,更要放平心态,真诚地拜孩子为师。只有这样,我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拥有一份帮助、支持孩子成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