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技制作活动”-《神奇的不倒翁》设计与评析
执教者 戈家玲(建邺区清荷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观察探索不倒翁,理解不倒翁的结构特点。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不倒翁。
3.乐于动手动脑,体验科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桌子、大小筐子、桌布、蛋型材料(人手1个)、不倒翁玩具(人手1个)
棋子、雪花片、小石头、圆形磁铁 、弹珠、小积木、双面胶、油泥、超黏土、点胶、透明胶、剪刀
活动过程:
1. 在玩中感知探索不倒翁,理解不倒翁的结构特点。
①自由探索不倒翁,在玩中感知不倒翁的结构特点。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不倒翁朋友,请你们每人拿一个不倒翁找一个空的地方蹲玩一玩然后告诉我,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②再次观察,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倒翁的外部特征及结构特点。
教师:请你拿着不倒翁,用手摸一摸、掂一掂,用小眼睛仔细看一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不倒翁的外部特征及结构特点,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在观察中的发现。
③师幼共同小结,不倒翁的外部特征和结构特点。
小结:不倒翁底部是圆的,底部很重,头很轻。没动它时它是直直的站着,用力推它时它怎么也推不倒。
2. 初次探索制作不倒翁。
①介绍制作不倒翁的材料。
②幼儿根据自己已获得的有关不倒翁的经验开始制作不倒翁。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倒翁,下面我们一起就来制作不倒翁。
③分享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教师:谁的成功了,你用了哪些材料?怎么做的?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
谁的没有成功了,你的为什么没有成功,你用了哪些材料?怎么做的?
④师幼共同探索不倒翁“站得住”与“推不倒”的秘密
教师:谁的“站得住”,你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选用这些材料?为什么不选其他材料?
师幼小结:在底部装了重的东西,上轻下重,不倒翁就站得住。
教师:刚刚你们在做不倒翁的时候用了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推不倒”的不倒翁?
师幼小结:制作“推不倒”的不倒翁不仅需要重的材料还需要这种材料固定在底部。
3. 再次探索制作不倒翁。
①介绍制作不倒翁的生活中材料。
②幼儿根据了解的不倒翁原理运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
教师: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再次做一个既能“站得住”而且“推不倒”的不倒翁。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现在把你们做好的不倒翁拿出来一起玩一玩吧!
活动延伸:
教师:在班级的科学区老师也提供了其他材料如:蛋壳、海洋球……,我们再用其他材料再做一个不倒翁吧!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科学操作活动。不倒翁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但它里面蕴含着力的方面的科学道理,怎样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些科学现象,并理解加以应用。《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尝试发现事物的联系过程,幼儿通过自然事物的探究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生活,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观察探索不倒翁,理解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在理解不倒翁的这个特点,根据这样的一个原理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不倒翁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幼儿是问题的学习者和探索者,幼儿带着对不倒翁如何站得住,如何推不倒等问题,深入探究,大胆猜测、表达、验证自己的想法,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