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来源:鹤琴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1-20
活动名称及领域
小班数学:小兔找家
执教者
世纪星幼儿园 杨颖
活动目标
1. 巩固对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认识,排除干扰,听指令进行“找家”游戏。。
2. 操作活动中,能够按照标记正确进行归类。
3.能按规则操作,操作结束后能收拾好自己的材料。
活动准备
小兔胸饰(蓝色、红色),圈若干(方形、圆形)
活动过程
活动思考
一、装扮“小兔子”——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导入:学小兔子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认识地上的“家”。
师:兔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玩吧!
二、游戏:小兔找家
(一)游戏1:排除大小、形状的干扰,按颜色找家。
小结:我们成功躲过了灰太狼,能够找到与自己小兔一样颜色的家。
(二)游戏2: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按形状找家。
师:你们的小兔后面藏了一个图形宝宝,看看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交流自己的形状。
师:我们这次要躲在和自己形状一样的家。
幼儿找家,躲避灰太狼。
(三)游戏3:排除颜色的干扰,按大小找家。
师:这次你们和同伴比一比,谁的兔子大?大兔子躲进大圈里,小兔子躲进小圈里。
三、分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平行活动(归类):
1.小兔找家
2.好玩的烧烤
3.小熊找家
4.分饼干
5.大熊小熊送礼物
经验提升:
分点心(分类)
四、整理、点评、活动结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寓教与生活之中,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的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好奇心极强、更喜欢一些新鲜事物。然而幼儿的思维恰恰是跳跃性的,这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形象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兴趣达到幼儿乐于参与的目的。因此,设计了小班的这节《小兔找家》活动,整个活动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在游戏中学习巩固,再加以小组游戏,从而巩固复习,做到“玩中学”。
在之前的试教过程中,开始的活动时反向的思维,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口令,找到相反的图形或颜色的圈。试教之后,组内老师觉得这样的逻辑思维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也根据根据我们园自己的《通向数学》教材中小班幼儿的学习路径,将活动还是改为正向思维,在小班的幼儿已经对颜色、图形(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大小有了正确的认识前提下,巩固对颜色、形状和大小的认识,排除干扰,听指令进行“找家”游戏。
在正式教研活动结束,我自己也反思了几点:
1.活动中,虽然是小班的幼儿,但是当同伴遇到“困难”和有“错误”出现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同伴纠错和互相帮助了。这也是让我比较惊喜的。
2.虽然游戏情境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但是在活动中发现,因为大灰狼的角色,让个别孩子害怕,他也不能更好的参加到活动中来。所以情境固然有趣,但是有时也要思考给孩子来的学学习的辅助性还是会有干扰。
3.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归类,也就是给孩子一种标记,将和这种标记一样的物体放进去,这个重点不管在游戏还是小组操作中孩子完成的都不错。但是在提升活动《分点心》,也就是分类时,孩子的
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自己也反思,操作材料的提供是否合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材料还是需要单一的。所以在新的提升游戏时,应将这一小组的材料再细化为两组,比如:按颜色分类、按形状分类。给幼儿直接的感知,才是最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经验的。
4.在区角游戏中多提供一些关于分类的游戏,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和区别归类与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