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学科教研

中班数学:修小路(拼梯形)

来源:鹤琴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9-06-17

建邺区数学组教研活动案例

年龄班

中班

教学活动名称及领域

修小路

执教

张志萍

配班

姜娴娴

幼儿人数

16

时间

2019.6.11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2.能用其他图形拼出梯形,体验图形之间组合替换的关系。

3.原意动手动脑,尝试独立拼图.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拼图形的经验

物质准备:

教具:《修小路》、《铺草地》大张海报纸;

学具:底纸(修小路)82组、(铺草地)164    磁贴:等边三角形1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14个;

活动过程

分析与思考

一;情境导入

1.       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请你们来当修路小工人,幼儿园的小路进行了改造,但是还有两条小路还没来得及铺上砖头,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帮忙吗?我们来看看小路是什么形状的呢?(梯形)但是没有梯形的地砖,只有三角形的地砖(指下等边三角形),而且不够大,怎么才能铺好呢?

小结:我们用三个等边三角形组合替换了一个等腰梯形。

2.介绍活动——“修小路”

师:“还有一条小路没有拼,它可以怎么拼呢?方法跟刚刚的方法一样吗?请你再来试一试,老师把这个游戏放在了后面的桌子上。”

3.介绍活动——“铺草地”

教师:但是呢,幼儿园还有一些草地需要我们小朋友帮忙铺上草坪,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小朋友铺路的时候,按照123的顺序来拼一拼,三角形要拼得平整,刚好把空白的地方补上。铺完数一数,每个梯形分別用了几个三角形。

填上。铺完还要做什么?(数一数,每个梯形用了几个三角形)

二:分组操作

安排幼儿分组操作、自主轮换。重点关注新活动组幼儿能否正确拼图、拼完计数

1.       分组操作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先做完“铺草地”的活动,然后再去完成“修小路”。换组前要把材料还原。”请幼儿开始活动

2.       观察指导

教师巡视幼儿的操作,重点指导 “铺草地”组,了解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能否正确拼合、填补轮廓,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分析其发展水平,选择指导对象,适时进行指导。

3.提示幼儿在完成自己桌的操作后,要抓紧时间去其他桌玩一玩。

三:交流评价

请不同的幼儿演示拼梯形的操作过程,集体交流拼法。鼓励独立思考完成拼梯形的幼儿。鼓励拼图不熟练的幼儿课后到区角继续玩。

1.       交流

教师:“今天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动脑筋,完成了 “铺草地”的任务,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做的?请幼儿分别演示用等腰直角三角形铺草地的方法。

教师:“大家看看他们的三角形是怎么摆放的?大家和他们的拼法一样吗?”请有不同拼法的幼儿上来演示。

2.       评价

教师:“今天哪些小朋友做了“铺草地”又做了“修小路”?你学会了吗?今天哪些小朋友是自己动脑筋,修好了小路,铺好了草地?

教师:还有一些小朋友在修小路和铺草地时,不怎么会拼,有的还没有做完,这都没关系,我们可以去班级的区角继续完成。

 


教研心得(收获与困惑):

 

此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特别感谢教研组的老师们给了我这次开课的机会。

第一次在园内试教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对中班幼儿而言需不需要对梯形进行分类,需不需要区分等腰梯形以及直角梯形,对三角形需不需要认识等边三角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在试教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在玩铺草地的游戏时,大部分幼儿时间来不及;对此我向教研组长杨老师进行了请教,以及在幼儿园老师共同的帮助下,我对此次活动进行了修改,在幼儿操作的环节增加了一个新游戏,避免幼儿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之后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在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对此次活动进一步进行了修改,老师们提出删减复习的游戏,幼儿游戏主要以修小路和铺草地为主,铺草地的游戏设置四组,修小路的游戏设置两组,幼儿先完成铺草地的游戏再去完成修小路的游戏等意见;

在第三次进行正式开课的时候,老师们又给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让我对本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自己;

收获:

1.     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对图形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中班幼儿而言只需要感知梯形的特征,不需要具体的认识梯形的种类;

2.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让幼儿尝试,在帮助幼儿总结方法,总结经验;比如说在“铺草地”环节就是先让幼儿尝试,最后老师再跟幼儿共同总结方法;

3.     在活动中要重难点前置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比如说在“修小路”的环节,老师可以将等边三角形换成统一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便于幼儿统一变量进行操作,然后在进行导入的时候,引导幼儿将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转,,便于幼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直接运用已有经验;

 

 

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帮我解决了我的困惑,暂时没有困惑,最后特别感谢教研组长杨老师以及组内的老师们给了我本次机会,给了我锻炼成长的机会,非常感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