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邺区幼儿园体育学科教研组活动总结
2017学年第二学期
2017学年,在区体育教研组骨干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围绕着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开展了更多地思考和研究,参与人员范围更加广泛,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以及研究的成果更加丰硕。现将体育学科组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织形式的新探索
体育组在区教研员的支持下,2017年由原先的13名组员,发展成为26名组员,其中多为各幼儿园的骨干教师。体育组成员队伍扩大,教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体育教学工作经验,为体育组的研究提供了人员的保障。
本学期,体育组尝试开展小组研究制的工作形式,成立三个研究小组,分别由蓓蕾幼儿园高菲、育英幼儿园易嫱、香山路幼儿园张寅韬为组长,每个小组有3名固定成员。小组长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承担每次教研工作的主持与安排,小组研究制的开展进一步锻炼了体育组骨干教师的教研组织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围绕“钻爬”类动作开展研究
本学期,体育组围绕幼儿基本动作“钻爬”类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们
的研究举措有:
(一)集中学习,专题研讨
1.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本学期第一次集中学习活动中,严星路组长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运用ppt带领组内核心组骨干教师,对幼儿“钻爬”类动作的发展情况,以及指导要领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有关钻爬领域的目标,学习《学前教育体育》中“爬”的篇章,在研读的同时,骨干教师们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互相交流和分享,不断丰富老师们的理论知识。
2.专家引领指导
本学期,我们先后邀请了《早期教育》主编薛菁华老师、市体育教研组长侯金平老师,指导体育组的教研活动。两位专家为老师们带来前沿的体育教学理论,同时结合教学现场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帮助老师们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快速成长。
(二)现场观摩,经验分享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师们理解《指南》中有关“钻爬”动作要领,体育组借助晨间锻炼观摩的形式,共同研讨钻爬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先后观摩了华润悦府幼儿园中班组,爱达幼儿园小班组、中班组,建实幼中班组、大班组的晨间锻炼活动,老师们互相交流和分享,提出意见,使各家幼儿园的晨间锻炼活动更加丰富。
(三)原创设计,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促进组内成员的专业成长,本学期在体育教学活动的研发方面,我们力求做到原创课展示,我们鼓励教师们自己设计原创体育教学活动,通过试教、研讨、展示、再研讨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个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同时又具有科学性、适宜性、游戏性的活动案例,如:《超人陆战队——匍匐爬》、《爬越大石块——手脚爬越》、《小猴钻洞——侧身钻》、《勇敢的小骑兵——手膝着地侧爬》等。
本学期,体育组还开展了一次男教师专场教学活动,6月22日,由建实幼的许小明老师、市级机关的屠超老师向全组老师们展示了两节教学活动,南京市体育组侯金平老师还亲临现场给予指导,晓庄学院屠超老师执教中班《山洞大冒险》,建实幼的许晓明老师执教大班《小兵大挑战》。通过男老师的教学展示,开阔了老师们的眼界,提升了老师们的体育专业素养。
(四)注重积累,特色凸显
体育组注重教研成果的积累,建立了体育教学活动方案集、体育教学活动录像集、体育论文案例集、体育组新闻发布集等,并由三位小组长专人负责,大组长审核,做好教研成果的收集与汇总。学期末,每位老师撰写活动反思,并思考下学期的教研工作,加强了暑期的学习,做好个人的知识储备。
经过一学年的教学观摩研究,体育组围绕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教学策略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有一下的收获:
1. 归纳总结了体育教学活动目标的撰写模式和内容,包括:学科领域目标、教学策略目标、社会性发展目标。
2. 探究体育教学策略,包括:
(1)情境创设法,包括:语言情境、角色情境、道具情境、音乐情境、氛围情境
(2)示范策略,包括: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师幼示范
(3)动作要领策略,包括:儿歌式、口令式等
3. 围绕“钻爬”动作要领,形成一系列的钻爬类教育教学活动。
4. 体育组长张慧老师代表市体育组,面向全市上公开课。
本学年体育工作接近尾声,我们将在下学期继续延续研究,同时突破新的教研内容和方法,帮助教研组的老师们在体育教学领域中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