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张”到“镇定” 积累让新教师快速成长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评课
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柯欣
从“紧张”到“镇定” 积累让新教师快速成长
——《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评课
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 柯欣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也说过:“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这些名人名言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积累是需要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起来的。现在时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信息,只是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会有所偏颇,更甚者会断章取义,而科学知识是发展中的知识,很多的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怕”孩子说出的各种解释,而要机智的面对他们,引导他们从多方面认识事物,学会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科学的思维习惯。
对于新工作的老师来说,深厚的知识体系,充足的教学理论,都是他们的优势,但面对学生的经验,对《科学》课程体系以及对教材的把握却都缺乏整体的概念,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新教师要比老教师付出的辛苦要大得多。他们对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有效地组织探究,如何掌控教学节奏,如何应对学生的突发状况……等方面的应对方法,都需要通过时间来锻炼。
在徐玉芬老师确定了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为课题之后的将近一个月时间里,她完成了由“紧张”到“镇定”,快速积累教学经验的速成强化培训。
一、复杂的教案是教师紧张的起点
第一次上公开课的老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紧张的情绪,越是这样备课时就希望尽善尽美,因此教案内容冗长而啰嗦。上课的时候为了按照教案上课,常常在面对学生的突发状况是不及应对,顾此失彼,忘记下面要上的内容。
教学建议:备课要备“简”案。但其中必备的内容有:教学模块要备清楚;模块导语和结束语要简单明了、概念清晰;主要提问要清楚明白。
二、忙乱的学生是教师紧张的来源
《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着这样和那样的探究活动,有的时候是小组讨论,有的时候是实验活动。为了能让学生有序的进行这些活动,得到正确的结论,在活动的组织和进程中老师是需要花些时间和功夫的。但在上公开课特别是接班上课时,教师常常会因为对学生的了解度不够全面,在课堂上被学生配合度、理解表达能力等问题影响,希望顺利走完教案,活动的过程就常常不能圆满。
教学建议:探究活动前组织教学,安静听清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活动中教师巡视,适当指导;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学,安静下来听小组汇报和教师总结。这样“磨刀不误砍柴工”,会使探究活动更加有效。
三、复杂的前概念让教师疲于应对
每一个新教师都很害怕学生在上课时提出自己不太了解的问题,或者回答出自己不太了解的答案。其实每个学生头脑中都会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只是这些信息的来源途径多,不够系统,所属领域也各不相同。教师的害怕有的是源于自己没有涉及过,还有的是源于自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建议:如果教师没有涉及过这样的知识,坦诚自己不够了解,或者表扬学生了解的真多,表示自己课后会查找相关资料课后解答或下节课讨论。如果自己了解,可以抓住学生话语中的漏洞在反问一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全面,愿意接着学习。
新教师迫切的希望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只是刚走上讲台,临场经验的缺乏使得课堂组织能力较弱,这是客观事实,需要时间来积淀,没有办法速成。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在网络上都能找到丰富的资源,这些“营养”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到课堂中,必然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最终呈现在全体教师面前的课虽不够完美,但却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到位,学生也学有所获。徐老师从“紧张”的手忙脚乱,到“镇定”的组织探究,一个月的磨砺让她快速的成长起来。相信经此一役之后,她一定会慢慢掌握到教学的小技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
2012年4月6日
从“紧张”到“镇定” 积累让新教师快速成长.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