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逛商场》评课 金中实小 夏莉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10-20

评课 夏莉.doc

评点张璐老师的《逛商场》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很高兴来到美丽的建邺实小参加教研活动,听了两节高质量的课。根据领导的指示,我重点说说致远张璐老师的这节课。看着身怀六甲的张璐老师在课堂上充满神采的眼神、活泼可爱的笑容,听着她亲切悦耳、幽默风趣的话语,我真的很感动,在此真诚地向张璐老师致敬,向张璐老师学习!

我认为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品社课的两个宗旨:生活化、活动化。本堂课的设计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平等交流为形式,以实效性为追求,促进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与达成。购物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张老师以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所引入,激起生活的记忆。在课堂上,老师创设了一种准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购物,而不是先教学生购物常识再让学生购物。这样,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彰显出来,这种经验也许是肤浅的、笼统的,但都是真实的。在经验交流中教师作相机的点拨和引导,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升华,这样学生就能形成新的经验与体会,进而达成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本堂课张老师以“做个聪明、文明的小顾客”贯穿整个过程,尝试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发展生活的品德教学理念。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整体实现课程目标。”“要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因此,品社教师必须大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力争在实践中让学生获得体验,得到感悟,学会迁移。本节课上张老师以活动为载体,贯穿全课。从总体上说活动有两类,一是购物小常识交流活动,二是货比三家、文明购物的活动。在第一次活动中,侧重于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掌握买东西的学问。以活动的形式去达成知识性目标,形式活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把活动设计成一种准生活情境,也是实现课堂向生活的工具性回归的手段之一。第二次活动则侧重于能力目标的达成,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讨论、表演,其实也是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可感的事物面前,这种能力的训练也更显得真实有效,而不是纸上谈兵。

第三,本节课运用了对话作为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张老师积极采用对话式教学,在教学中追求有效对话,在有效对话中追求教学实效。本节课的对话着重体现在买东西的学问,鉴别商品、货比三家,怎样做文明顾客三个重要环节中。三次对话正是围绕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而展开。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促使知识形成、能力提升、情感升华。

     总体而言,这节课挺成功,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少。以上是我的感受,我抛砖引玉,请大家指正。谢谢!

                            金中实小 夏莉

                            2011.10.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