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联合国作报告》评课.doc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评课
晓庄一实小 陈蕾
新星杯赛课选择了六年级下册的《我在联合国作报告》一课。这一课难点很多,我们有幸听到了四位老师的现场执教。她们从不同的着眼点出发,着力于不同课时的教学,大胆地引入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匠心独具的教学方法,使四堂课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四堂课上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
1.“情境十问题”型探究活动
这类探究活动结合相关情境提出问题,寓问题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发散思维、进行探究。这种探究活动所提供的材料可能是一则历史故事、几则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材料、几组相关的照片资料、学生的一段亲身经历等。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富于辨析性。如:建邺实小的吴丽娴老师在课堂上选择一生作联合国秘书长,还为他带上了“秘书长”的标志。让该生以联合国秘书长的身份主持联合国大会,向全班学生介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成绩。其间有图片的展示、有视频的播放、也有人物事迹的阅读。学生们在“秘书长”的牵引下,在“会议厅”里,在这样的情境下,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果老师在执教时,不单单让学生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功能性进行学习了解,更激发学生想要改善世界儿童生存现状的迫切情感,从而强烈肯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存在的必要性,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
2.收集材料并进行归类型探究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收集、筛选、分析、归纳材料的习惯,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专门设计了收集材料并予以归类这样的活动。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骆媛媛老师在执教时,围绕“联合国为解决世界儿童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老师给予的,以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材料。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解决课堂信息量大这一问题的有效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过老师给的信息后,加上自己的前期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小组的交流,来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应该经历“新鲜知识内化+已有知识重温”—→“信息汇总+信息梳理”—→“问题的回答+问题的阐述” ,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如果课堂上,老师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落实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那课堂的训练和探究会更有实效。
3.践行类探究活动
这类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学习的内容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尽可能地自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说,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同化、理解新知识,使其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并用于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江东门小学的赵丽红老师在执教时大胆采用了这种探究活动,结合公民实践教育听证会的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主持人,作联合国大使,在课堂上开联合国大会,分小组汇报世界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这样的方式能在长期的教学中,经过有层次的训练,多次践行,那学生的能力会得到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