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我会打电话》 南湖二小 戴春晴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12-28

我会打电话 评课.doc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喜听任颖老师执教《我会打电话》

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戴春晴

    早就听说过财大附小的任颖老师,说她的品德课上得特别好!一直没有机会学习,今天能够聆听任老师执教《我会打电话》,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收获。切身感受到任老师对孩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现代社会电话非常普及,随便问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你会不会打电话?”“会!”答案是毋庸置疑的。电话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沟通彼此的心灵,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孩子们在打电话时,有着语言不文明的现象,有着一些不好的接打电话习惯……如何让孩子学会文明打电话,任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一、随风潜入夜

    “任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样东西,看,是什么呀?”涓涓细流般的话语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抓住了孩子的眼球。

    “手机!”“电话!”

    “手机那么小,可以随身携带,我们把它称为?”

    “移动电话。”

    “电话呢无法移动,我们称之为?”

    “固定电话。”

    “你们打过电话吗?打给谁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手林立。

    “我打给妈妈,有一天妈妈回家太迟了!”

    “哦,你打电话询问原因。”

    “我有难题无法解决,打电话给老师。”

    “你是打电话解决心中的疑惑。”

    “我打电话给奶奶,让她跟进回来过年。”

    “呵呵,打电话还可以联络感情呢!”

    看来电话的作用真大,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打电话”(板贴)

    柔柔的声音,甜甜的笑容,娓娓的谈话中没有生硬的说教,没有刻意的牵强,可孩子们对打电话的作用已经有所了解。这就是随风潜入夜吧,让孩子对打电话充满了期待。

二、润物细无声

    当孩子们对打电话充满期待时,任老师适时抛出了“你会打电话吗?”这个话题。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展示自己会打电话。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是多么令人欣慰呀!

    “你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你知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吗?请你们填写在这张智慧卡上。”

    孩子们拿到属于自己的智慧卡,认真写了起来。反馈时,任老师请孩子数数固定电话有几位数字,手机号码又有几位数字。让孩子明白电话号码错了一个数字都不行,这种认真与严谨的态度潜移默化之间传递给了孩子。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探究体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任老师的课堂上时刻紧抓文明礼仪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文明礼貌十字用语”,鼓励肯定学生们的良好表现,让文明礼仪深入孩子心田。

    任老师充分运用“智慧卡”这一教学资源,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真切感受打电话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现在会打电话了吧?老师想请你帮忙。”屏幕出示:“明天早上9::00在学校集合参加中队活动,要求穿校服。有两种情境哦:请你打电话告诉你同桌,同桌在家;同桌不在家,请家长转告。”

同学们跃跃欲试,两人小小组开始了认真的模拟打电话。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见孩子的投入。

汇报时,同桌在家或是不在家,孩子们都有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的表达是否文明,是否符合打电话的具体情境,任老师都进行了即时的提醒。孩子们对文明打电话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老师又请他们再次模拟,感触更深。

这个环节孩子们在知道了如何打电话之后,老师给予了他们一个实践的情境。他们能够将课上所学,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出来。正如古诗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打电话,学问大,记住号码再拨打。

先问好,再介绍,文明用语挂嘴上。

简要说,不长聊,说再见,再挂掉。

特殊号码不乱拨,小小电话我会打。”

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欢快的音乐声中,清脆整齐的击掌中,孩子们对如何打电话再次有了一个回顾与升华。

享受中,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我欣慰,我收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是孩子们良好品德形成的课堂,是孩子社会性得以发展的课堂,是我们品德课堂追求的课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