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道德与法治

《我会打电话》评课 晓庄一实小 陈蕾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1-12-28

回归生活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doc

回归生活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评《我会打电话》

晓庄一实小  陈蕾

刚接触品德教学的时候就听不少老师说:“品德教学要关注生活化。”这些年,“生活化”和“活动化”这两个学科教学特征也总在耳边环绕。听了《我会打电话》一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回归生活首先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道德教育之所以应该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因为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学生的现实遭遇中,在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中,才真正蕴藏着宝贵的教育时机,才能够真正开掘出学生道德人格生成与确立的源头活水。生活化的品德教学有以下三大特性:一是对传统的无“人”的德育的矫正,使德育转向对生活个体的关注,回到人的世界,凸显儿童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对传统大而空的道德教育目标模式的矫正,使德育回到对普通个体日常生活伦理世界的关注,引导个体提升个体生存的德性品质;三是针对那种脱离生活实际的灌输式的德育方式方法,力求回到生活情景之中,在儿童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之中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领略生活的伦理要求,拓展个体的价值视界。有专家认为: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指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回归开放的生活世界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回归充斥价值冲突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冲突的生活世界。

回归儿童生活的品德课堂教学应满足以下三点条件:(1)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首先要求教学主题的生成源自儿童实际生活;其次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力求切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第三要求教学内容的选取满足儿童的真实生活需要。(2)通过儿童的生活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实践进行教学。(3)教学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为依归。

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其本质就是,我们不是主要靠外来力量改造孩子,而是让孩子们在良好的学习生活中“自己成为好孩子”。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而良好的教学生态在德育中是真正基础。教学生本化是形成良好教学生态和建立德育真正基础的关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