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小学语文

小学生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来源: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09-12-10

 

小学生低年级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学  李华

内容摘要:          

    课外阅读是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要求是喜欢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现在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令人满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拥有的书籍少、品质低。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在班级掀起读书风暴,开展了“亲子阅读”、“建采蜜园 “写读书格言”以及进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下,收获了更

多的快乐、自信与成功。

 

关键词: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统计:

1.我国国民阅读(图书)率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并首次跌破50%

2.以识字者总体样本为基数计算,2005年比1999年下降了11.7%

3.全国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

4.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和美国的50本阅读量。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

 

 

这样的一个国民阅读调查让我想起了我的教学及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低年段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那我的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何呢?我做了如下问卷调查:

(班级人数:48人)

1、你每天都读课外书吗?

每天      10.4%

经常      31.2%

偶尔      41.6% 

不读      16.6%

从中可以看出班级有40%左右的学生读课外书,57%左右的学生基本不读,即大部分学生不读课外书。

 

2、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籍?

作文选             20.8%

文学故事类         8.3%

科普类             20.8% 

漫画类             41.6%

其它               8.3%

从中可以看出班级40%左右的学生只读漫画类读物。20.%左右的学生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读作文选。说明读书意义不大。

 

3、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全是文字的                     12.5%    

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       37.5% 

图画为主,有很少的文字的      50%

从中可以看出班级50%左右的学生文字很少的读物。只有12.%左右的学生读全文字的。读书效率差。

 

4、属于你个人的课外书有多少?

没有          4.2%    

1--10       72.9%

10--20      20.8%   

从中可以看出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读物只在1——10本左右,书的拥有量少。

 

5、写出你目前最喜欢看的2本书

   《皮卡丘》类的漫画书           30%

   《安徒生童话》类的童话书       15%

   《十万个为什么》类的科普书     17%

   《云朵面包》类的绘本书         5%

    教辅作文类                    20%

    其它类                        13%

从中可以看出班级只有32%左右的学生读一些适合的童话类和科普类 ,大部分学生还处在随意性和功利性阅读的层面上。

 

显然班级的课外阅读调查结果和那份国民阅读调查一样让人触目惊心,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少、拥有的书籍少、品味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离书本那么远?

1、家庭经济差

   班级课外书拥有量分为三类: 20.8%的孩子有10—20本书;72.9%的孩子有1—10本书;4.2%的孩子没有书。我把这三类孩子进行全方位比较,发现书籍多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家长的素质很高,十分重视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经常带孩子去书店看书,每学期都有计划购书。那2个没有书的孩子家庭很困难,一个是卖菜的农民,一个是摆地摊的,他们都吃低保,每天都要为生计而奔波,根本没有钱买课外书。

2、家长意识差

那些有1—10本课外书72.9%的孩子,家庭经济能力还行,但是总觉得考试不考课外书,只是偶尔给孩子买本书,还随着孩子的意,所以那30%的《皮卡丘》类的漫画书就诞生了。其次有些家长把读课外书看成是不务正业,所以他们不让或不提倡孩子读书。

3、学生没时间

应试教育下学生不堪重负,无时间读课外书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1)、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科越分越细,负担也越来越重。

(2)、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多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准,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空间被课业塞满。

(3)、对课外阅读没有考评的标准,更不存在着考试,所以很多学生也就把课外阅读丢弃了。

(4)、家长为了孩子应试,把孩子的休息时间都变成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了。

(5)、各种媒体迅猛发展,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这使得学生一有了空闲时间就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4、老师没指导

新课标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向标,照理说老师的课外阅读意识应该强,但是还是有不少的老师认为课外阅读不能立即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影响,所以老师也没有把课外阅读摆到它应有的位置上。即使关注了也仅仅是局限在让学生去读,而没有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因读书的困难没有人帮助解决而享受不到读书的快乐,便养成了不愿读书的习惯。

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读书,掀起读书风暴呢?我的做法是:

1、亲子阅读——班级最美的风景

“亲子”在现如今是个十分时髦的词汇,什么是“亲子阅读”呢?就是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地做某件事,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早期教育中心开展很多不同类型的亲子活动,以此来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亲子阅读”是在学校的引领下开展的阅读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籍,并各自在“亲子阅读卡”上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不仅能帮助孩子解决识字不多的困难,而且还能帮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人生需读五车书。”这是一位学者的读书感言。“学富五车”是古人对读书的认识。在“亲子阅读”活动中的学生和家长都有些什么样的感触呢?翻了一下班上48位学生的亲子阅读卡,上面记录的文字让人看了思绪连连:

甲同学:今天爸爸和我一起读《白雪公主》!

甲同学爸爸:和儿子读书的感觉真好!

乙同学:《灰姑娘》中的灰姑娘真的很善良,很美丽。

乙同学妈妈:女儿今天说出了“善良”这个词语让我觉得吃惊,她说书中就是这么写的。

丁同学:我还是喜欢妈妈讲故事给我听,自己看书太慢了,一天看不了多少。

丁同学妈妈:儿子似乎不愿意自己读书,他不认识的字太多了,现在他只是认为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但是我会坚持陪孩子读下去的。

我每周一收、发亲子阅读卡,并做及时的评价,对积极阅读的学生给以表扬,并在班级读出他写的读书感言。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在班级给以放大式的鼓励表扬,并在班级做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

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开展如何阅读杂志、如何阅读带拼音的文章、如何阅读漫画……的指导。每天的“我来说说我读的书”活动也成了学生美丽期待。

2、建“采蜜园”——班级最美的角落

通过一个学期的“亲子阅读”,学生和家长都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步入二年级下学期后,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已经开始独立阅读了,此时班级中的典型就开始出现了:王可瑶、王可瑄这对双胞胎姐妹喜欢读童话,班里的小女孩受她们的影响也开始读大量的童话;马亦诚是个另类的小男孩,他喜欢看成人化的《资治通鉴》、《三国演义》、《二十四史》……,没有想到不少男孩子回家也向家长提出购买此类读物的要求,现在班级有不少男生在看《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     

通过一段时间的读书活动,许多孩子们开始羡慕那些读书多的孩子、家里书多的孩子,但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家境的贫寒,无法大量购买书籍,我们就把班级的图书角建设起来了,提倡“买二读百”,孩子们很高兴,纷纷把自己钟爱的书籍、已经读完的书籍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顷刻间班级的图书角就聚集了一百多本书,“每天从图书角拿一本自己爱读的书在课间读”是二(2)班孩子最快乐的事情,他们说自己就象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在书籍的百花园里尽情采蜜,“采蜜园”成了他们最好的家。

3、写读书格言——在读中收获自信

读书是快乐的,孩子们在读书中收获了自信,有一批孩子被评为“班级读书小明星”、“校读书小状元”、“校读书小明星”、“区读书小明星”,我们班还被评为区的“书香班级”……一些学生的作品在各类杂志上发表,在各项活动中获奖。孩子们收获到了读书的快乐,家长们为孩子的点滴喝彩。

如:

我读书,我快乐,我是读书小健将。    孙昊

读书为我的生活增添色彩。   朱千千

走进书的世界,打开智慧之门。  王楠皓

读书能让我自由地飞翔。  宋子豪

书中有宝藏,我要去挖宝。  刘殷强

书是大海,我是一条在书海中畅游的小鱼。  王可瑶

书是甜甜的糖果,读书就像吃糖果一样甜蜜。  王可瑄

…………

4、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与好书零距离

(1)“读个故事给你听”

“读个故事给你听”这是我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说这

话时,我肯定又在孩子中发现了一本好书,我会在放学前5分钟或中午夕会10分钟时,给孩子阅读其中的一段我事先挑选好的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时戛然而止,此时孩子的味口被吊足了,不肯罢休,这时我就把这本书放在班级图书角,或者告诉他们谁还有,不用我说孩子们会自己想办法借阅这本书看。我的目的达到了,凡我读过的书大部分孩子都会找来看,这个方法屡试皆爽。

(2)开展阅读比赛

孩子手中的书有很多是重复的,当我发现有几个孩子阅读的书籍一样时,我就会把这几个孩子组织起来,让他们进行阅读比赛,看谁阅读的速度最快,看谁阅读后叙述的能力最强(进行讲故事比赛)……平时每个孩子读一本新书,都要来告诉我一声,阅读完也要来向我汇报,和我谈谈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我会适时奖励一颗糖果给他们,并告诉他们:“你尝到了书的甜蜜。”

除了以上两种活动外,我们班还经常进行“朗诵比赛”、“图书大交换”、“今天我来说书”等活动,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经过两个学期的系列“课外阅读”的指导实践,班级的学生阅读热情得到空前高涨,课间再也看不到追跑哄闹的孩子了,他们都在津津有味地阅读课外书籍呢!每两周一次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也成了学生最喜欢、最期待的课了,他们在课堂上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在我的引导下,孩子的要求下,家长的课外阅读意识也有所增强,再困难的家庭每学期都有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的计划,学生再也不会没书可读了。我们班还涌现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的读书小明星,班级的读书氛围很浓,大家都把爱读书作为好学生的标准。

由于学生喜欢阅读,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开始喜欢和人交流,培养了语感,写作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本学期有三名学生的四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美国教育理论家认为,帮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我相信学生在这样的读书氛围的熏陶下,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快乐、自信与成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