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的
主要内容,知道了在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出示:“演讲前:______演讲中:______演讲后:______”
你们还记得参议员们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板书: 大笑→ 静默 → 赞叹)
二、学生质疑
看到参议员们的态度有这样的转变,你们有什么想法?(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你很会提问题。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一下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林肯说了三段话)
这三段话为什么就能让参议员的态度发生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品读林肯的三段话。
三、品读三段话
(一)学生批注
请同学们默读,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圈圈画画,写写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交流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来说?
1、品读第一段话。
(课件出示:我非常……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你抓住了“ ”这些关键词说出了自己的体会?
你说得很好。从哪里体会出的?(抓住关键词)
(2)关键的词语要细细揣摩。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永远”,
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父亲,尊敬父亲。)
林肯宽容大度的胸襟——“非常感激”、“一定永远记住”
这里有一个词是忠告,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里是忠诚的劝告吗?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永远记住了你的忠告”,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对父亲无比尊敬、爱戴、感激、怀念——“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我们从这三个“永远”体会到了不同的情感。
你能学林肯一样演讲这一段话吗?谁来讲一讲?一起来试试,齐读。
(3)林肯说完这段话后,参议员们都静默了。
此时,那位羞辱他的参议员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这也是我们《补充习题》上的题目,你们在做练习的时候肯定是没问题了。
过渡:好,我们继续交流。还有谁想说的?
2、品读第二段话。
(1)课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2)你从这段话中听出了什么?
(此时的林肯已当选总统,仍愿为他人修鞋子,这体现了什
么?对父亲的敬仰、崇拜,平等。)
(3)这里有一个词是“艺术”,在你眼里,哪些才称为艺术?
艺术是高雅的,是让人赞叹的,做鞋子也是一门艺术,让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
(父亲修鞋的高超技艺和勤恳、敬业等一些做人的品质。)
(4)师:林肯的这段话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不卑不亢。不以自己是个总统而妄自尊大,也不因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妄自菲薄,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过渡: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
4、品读第三段话。
(1)出示第三段话,指名读。
(2)学生交流。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敬仰、赞叹、感激)
(3)林肯说到这儿,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是怎样的泪水?
(他敬仰父亲、感激父亲,想到父亲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如果你是林肯,会怎样来演讲这段话呢?
5、听了这番感人肺腑的话后,参议员们又由静默变成了赞叹。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参议员,你在想什么?
6、小结:同学们,林肯的三段话让参议员们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让我们再把三段话连起来读读,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林肯反复强调的是什么?学生说完(突出关联词)
林肯就是这样一位鞋匠的儿子,而这正是参议员们觉得尴尬而羞辱他的原因。你想说什么?是啊!这就是林肯智慧的体现。
林肯并不回避自己的出身,承认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引以为豪。读到这里,你们一定能明白课文为什么要以“鞋匠的儿子”为题了吧。
四、学习第三段
1、师:作为美国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林肯在就任美国第16任总统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竟发动了分裂国家的战争。
2、林肯曾强调——(出示句子)齐读。
3、你是怎样来理解林肯的这番话?
(裂开的房子”“站立不住”“塌下去”指的是什么?)
4、小结:这番话多么的生动、形象啊!林肯真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总统。
五、总结写法
同学们,我们每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都记住了一个人物。跟以前所学的写人的课文相比较,《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什么来写的?(板书:人物语言)
那么写人物时还可以抓住什么来写?(典型事例、人物动作、
神态等)
我们今后在写人时可以根据人物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
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大笑→静默→赞叹
人物语言
(南湖一小 张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