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的语文课堂
减负增效,提升品质在阅读教学中的思考和实践
——南湖一小六年级语文教研主题
追求有效的课堂就是要改变以往课堂上“老师的教”为“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指导、支配的地位,但这种指导、支配作用只能通过“导”而 不是“灌”或其他方式来实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其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拟定明确可把握的学习目标,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采用问题导引策略,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为学生提示学法,给学生示范学法,促学生运用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阅读上的导引,方法上的指点,思维上的点拨。
减负增效,提升品质我们南湖一小语文校本教研的主题,本学期以来,我们年级教研组对此有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细读文本,优化教学环节
“有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本我回归,最实事求是的基础工程就是解读文本,只有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才能优化教学过程,尤其是进行有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选取有价值的训练。
教师对文本准确无误的把握和理解,就其精彩的内容、精深的思想、高超的写作技巧或对文本的独到的见解,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中,不仅表现出教师对文本的感悟能力和知识结构,而且更渗透了教师处理文本的见识水平和对文本的再创造能力。对语文文本的研究,其面要广,它包括作者思想、作者生平、作者处境、写作背景、作者个性、作文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这些,还要注意将文本根据单元需要、同类文章的比较进行知识系统的整合和细化,可因为这些内容,能够提升我们对文本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所以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我们都会进行集体交流,彼此把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思考、理解进行碰撞,这样又一次立体阅读文本,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理解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再次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为高品味、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可能,在此基础上从语文知识角度,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最后从学生视角,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确定教学内容、范围、深度上的取舍,删繁就简。
就拿《鞋匠的儿子》这课来说,紧抓两点:理解内容和关注语言表达形式。理解内容引导抓住关键词,比如“忠告”这个词(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忠告?是真诚的劝告?体会到什么?——宽容大度、其实也是一种言语的智慧), “艺术”(你们眼中什么称得上是艺术?做鞋的艺术从这里又可以体会到什么?——由父亲技艺高超的赞颂,领悟到他对父亲的崇敬等),表达还有关联词,尤其是文中虽然……但是……但……,引导关注这样的句子重点要强调的是后面的半句,强调的目的等。这些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不仅要整体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也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的精当绝妙。
这篇课文在教学中还有这样一个设计,就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区别归并其他的写人的方法,如:选取典型实例、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刻画……学生明白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表达形式。
二、精讲精练,追寻有效训练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练习融入到课堂中是减负增效的重要实践环节。俗话说:光教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教是傻把式;边教边练,是真把式。可是,即便是真练,也有练习优劣之分。因此,强化、优化课堂中的练习,应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训练”是贯穿一条主线。从形式上看,训练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单项练习,也可以是综合训练,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讨论。从内容上看, 既可以是语言训练,也可以是思维训练;既可以是基础知识,也可以是综合表达;既可以是巩固强化,也可以是迁移延伸。
我们书本中的课后练习和配套的《补充习题》和《评价手册》,上面有许多精心编排的的练习,我们要在深入研读课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这些有效的资源,选取有价值的练习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利用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还是以张倩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来说,根据第二课时的目标重点,我们有选择的将《评价》中的填空练习纳入复习巩固的环节,《补充习题》中的“林肯说完这段话后,参议员们都静默了。此时,那位羞辱他的参议员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及课文为什么以鞋匠的儿子为题这样的难点巧妙的以不同方式纳入课堂教学中,此外还注重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强化暨:初读圈注——精读交流——重读聚集——熟读练习。这是从感知到理解的深化过程,是阅读实践的飞跃。
只有在课堂上科学地、合理地进行安排精讲精练才能切实的减负增效,提升我们的课堂品质。
三、减负增效,合理分配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坚持“课堂教学课堂了”的教学观,把通常所谓的“预习”、“练习”都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这 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促进学生课外发展自己的特长创设了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时间的巧妙运筹,注重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作出周密的安排,详略快慢、张弛纵收,成竹在胸。
从时间上看,虽然主要是安排在新课结束后巩固所学,迁移知识,培养能力,但也可是安排在新 课开始前的导入性训练,新课进行中的发现性训练或强化性训练。总之,训练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始终,使学生在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智力。
拿今天这节课来说,实践的分配——将训练纳入课堂。
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要我们能形成共识,转换教学观念,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对课堂程序的细化,共创造真正有效的语文教学,才能共创语文教学的美好未来。
南湖一小 陈峤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