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眼睛会说话
——《梅兰芳学艺》教后记
教学《梅兰芳学艺》,其中梅兰芳苦练眼神的一段这样描述:“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学生对眼睛“渐渐灵活”起来理解仅仅局限于眼珠转动得快而活,而对于什么叫眼睛“会说话”还真不容易理解。
针对“眼睛灵活”和“眼睛会说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灵活”和“会说话”我认为不是一回事,他们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境界。
“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和“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是让眼睛跟着鸽子和鱼儿的不停运动而转动,练得是眼珠的灵活,也就是转得快。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为了练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就每日长时间盯着人家来回打的乒乓球看,时间一长,才有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那双火眼金睛。但眼珠的灵活仅仅是形于外,还并不代表他能传神,仅仅是练眼神的初级阶段。
“而眼睛会说话”则是指通过眼神将内心的语言“说”出来,内心的情感越丰富,“说”出来的眼神就越丰富。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就是指的这个理儿。我认为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让“眼睛会说话”是练眼神的至高境界。这说明此时的梅兰芳已经不单单是简单地演戏了,而是真正地走入了戏中角色的内心深处去,这样才能对角色的内心情感感动身受,用他的眼神打动了观众的心,因此,人们才会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也代表梅兰芳的演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如何让学生去体会人的眼睛“会说话”?
我和王雅丽老师在听奚丹丹老师的课中突然捧碰撞出了火花。我们去网上搜集京剧演员的剧照,选择那种类似于表情特写的,有奇怪的,有得意洋洋的,有惊喜的,也有悲伤的,让学生去看,去猜测他们此时的眼睛在说什么。

这是奇怪或者惊讶的眼神,学生们这样猜测:
生1:哟,这茶杯里怎么有条虫子?
生2:大爷,您喝的什么茶呀?
生3:哎呀,杯子破了!

这是反问的眼神,学生这样猜测:
生1:你敢骂我?
生2:你知道我是谁么?
生3:你也不打听打听,有谁不知道我的本事?

这是一种惊喜的眼神,学生们这样猜测:
生1:瞧,我有多美!
生2:呀,那儿有只蝴蝶!
生3:啊,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这是一种悲伤的眼神,学生们纷纷这样猜测:
生1:孩子,你别走……
生2:我的女儿不见了!
生3:我家的房子被烧掉了……
师:看,这样的眼神就叫“会说话”。小朋友,你们的眼睛会说话么?
生:会!
师:我们来试试看,你们很喜欢我——
生:用欣喜的眼神看着我。(我很得意)
师:这只小动物真可爱,你们特别喜欢它——
生:眼睛看着我手里的虚拟小动物,流露出欣喜的神色。
师:你们很讨厌我——
生:纷纷用蔑视的目光对着我。(有点郁闷了)
师:你们面前放着一块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生:孩子们的眼睛里纷纷流露出贪婪的神色。(有趣极了)
……
师:孩子们,你们的眼睛也会说话了。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
孩子们深情地读着,真是意犹未尽啊!
下课后,一个平时懵懵懂懂的小男孩走过来,有点羞怯地对我说:“过老师,我很喜欢上语文课……”我笑了,忍不住拥抱了一下这个憨憨的小男孩,认真地对他说:“谢谢你对我说这句话,这是对老师最高的夸奖!”
这节课结束了,我想孩子们对什么叫“眼睛会说话”一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因为和年级组老师的交流、碰撞,使得自己在学情的把握和教材的理解上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而认真地研究如何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的优化,激起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才是这节课最大的价值。